作者的話
愛情,是人類永遠的需要,至死方休;可以從一而終,也可以是戀情一段又一段的多姿多彩歷盡風霜。而性呢,亦庶幾近之,需要亦是非常強烈,如西門慶者是至死方休,李敖則說有了偉哥他更不願意退休——而凡人大扺遵循自然規律,應行周公之禮,就行,時限一到就休戰。
這些年,在中文媒體寫關於“性”的短評,在政治上不是不正確,是非常不正確,簡直是自絕主流之外做逆流,自甘淪為反動份子。
談到性,是上帝賜與人類最大的親密享樂之一,但必須在婚姻之內。此即是福音派價值觀,亦符合儒家傳統。但上世紀六十年代性革命運動在全球風行草偃之際,這成了“逆流的反動”。而這些抗衡文字,我國中文報還願意刊登,值得感恩和致敬,體現的是真正的民主言論自由。至於港台,肯定難覓立足之地,表面上媒體推崇言論自由,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其實只讓“政治上正確”的觀點大鳴大放,非主流難鳴難放;被視為反動逆流的說法,則幾乎完全被消聲——所謂自由,只有主張性革命性開放高舉性權力者有自由。
有一次,我們舉辦一個有關性革命與基督教倫理的研討會,請來香港的浸會大學的宗哲系主任。同時,也與一個華社婦女組織聯辦一個同運的講座。臨近時組織的理事設宴請我,商談講座的細節。當她們聽我侃侃而談同運的觀點,個個越聽越狐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然後個個目光齊聚在我身旁的主席。我隨眾人的目光轉移到主席臉上,大概太出乎她意料之外,她頓了頓,才說出她們的期待,與講員所預備的有落差。過後的她們提出的折衷辦法:由一人的專題講座改為四人的座談,另請了本地三位政經文教的名人。原來遠道從香港來講80分鐘的專題,臨陣縮成20分鐘,不受尊重的感受不言而喻,講員自是不肯上陣。
在媒體充份開放,同運和性革命份子暢所欲言,在所謂的知識分子奮力相挺,觀點相異的言論漸漸邊沿化,化至“不存在”,偶爾以為找到一個發言的平台,從學術角度以理性發言,但連社會賢達、意見領袖,亦對異議者深懷戒心。不久將來,我們這個“回教國”,性革命運動和同運的論述,在華社不但是主流,且有成為絕對真理的趨勢,猶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凡左必對,真善美都被其壟斷了。
任何一種論述,壟斷了真理,還有什麼比之更危險?共產主義的禍國殃民,餓殍遍野,屍骨方才掩埋的殷鑑,只有五分鐘記憶的人類,又忘之如湮遠的歐陽修的“山色有無中”了——人道歐陽公是因為近視太深才會看到“山色有無中”。
性被去道德化,性權被高舉到與人權同等,而又不能鋪軌設限的完全自由,後果要多恐怖就多恐怖。性革命份子和同運不但要無限制的性權力,他們還要全面顛覆傳統的家庭結構。一旦家庭結構被顛覆,當前世界破碎家庭所帶來的災難,並非隱而未現,其連鎖性破壞,國家社會一直在付上巨大的代價。至於個人身體遭八十多種性病的蹂躪,慘不忍書;上網一看,更是慘不忍睹。
在英語國家,每一種性病,都有一大群同病相憐的人,互相扶持打氣,以面對心理生理難以忍受的折磨。但這一切,性革命份子和同運的英雄們,絕對避口不談,推波助浪的知識分子更不會涉及。好像這悲哀完全不會發生,不曾存在。
這些搞笑短評,在性洪流淹沒我們國家社會之前,是知其不可為而為有點唐詰訶大戰風車的傻勁愚勇——供大家一笑,也想一想。
▊作者簡介
黃子(黃福溪)
** 馬來西亞基督徒寫作團契/文橋傳播中心總幹事**
- 南京大學文學碩士
- 南洋商報/中國報專欄作者
- AI FM《名師早點》點評人
- 常受邀到國內外講道講座及偶上電視評論
- 著有:《拚治安·找超人》《背叛人民》《吃了黃連嚼甘蔗》《萬事都要輕鬆過》等十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