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Design 09月號/2021 第140期

3.7 / 6
  • 語言:繁體中文

現在即是未來。

拆掉白色的牆,
打開白色盒子,收納整個社會意識,
和大環境中光怪陸離的絢麗光影。

再邊緣的人都能找到工具和知識,
美術獎誕生素人創作者,
交易市場可以買賣虛擬作品,
當代社會的藝術,
是對你產生意義的一件事。

是新關係的載體,
上線,就可以創作,
下線,就換個身份。
在某個時空裡,我們(可能)也是藝術家。

以創作、載體、觀看角度、收藏,
四個角度看新銳創作、人人共藝、
疫中疫後藝術家怎麼跟世界對話?
更重要的,藝術,能帶我們去哪裡?

本期 《Shopping Design》藝術有感,
被啟發、被療癒,或者單純想要探索,
從不同角度,重新提問!

 

【編者的話】

願你活在有趣的年代

直視這個世界,對一切好奇,互相理解,知道彼此的價值。 
活在當下,感覺到活著。

疫情還沒過去,在六月號談完理想生活後,九月我們觀察了善於物質講究的當代人,面對疫情攪局後曖昧未明的new normal生活型態,是否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尋找內在平衡與安和?身體接受疫苗的同時,也該探索靈魂的處方籤吧?

對生活提出奇異看法,對未見之事進行討論,藝術家常常是人類文明轉動的齒輪,踩在虛構與現實中間的那條線,大膽向世界提問,作為「離開一下」的技術以及另一種觀看的方式,「藝術」也許就是我們移動角度、換位思考,每天咀嚼著生活的日常練習——我們該如何一起生活?在擁抱平等、自由主義、多元之後。

此時此地,什麼是藝術,藝術可以(為我們)做什麼?58屆威尼斯雙年展「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當時這句祝福裡隱含不安寓意的主題一出即引發熱議,總策展人Ralph Rugoff提出,在資訊被任意編輯竄改、人們照自己意思剪接事實、發布假消息與充斥片面報導的時代,訊息成為政治遊說的手段,社會對立加上社群傳播,導致大家各自相信不一樣的「事實」而無法互相溝通;然而,在藝術領域中,剛好是一個相反的世界,人們得以跳脫語境上的限制,彼此展開對話,透過藝術這個稜鏡折射現實的特質,偷渡多重的角度與觀點。

更上一屆的「藝術萬歲」(Viva Arte Viva)實為反思動盪,策展人Christine Macel深知我們共處於一個焦慮的時代,她說,「人本主義遭受嚴重威脅,而藝術是人類最寶貴的部分,是反思、自我表達、自由和探討根本問題的理想場所。」而那一年拿到最佳國家館的德國藝術家Anne Imhof,將表演元素、身體、語言詩歌帶到展廳,用強硬的現實主義直面政治、社會、經濟、藥物、科技等正在發生巨大變革的領域議題,向人們展示自身的軀體也是權力結構、資本主義和生物政治(bio-politics)的一部分。

所有社會設計的議題全都成為藝術的討論。藝術像一個時鐘,隨世界的改變反映著趨勢、文化、人性等公眾敘事,而在眾多爭辯裡,藝術家的樣貌與角色更在當代社會中成為關鍵。由於知識工具的下放,平台、經紀模式的多元展開,社會意識和時代精神的詮釋權,一步一步走下神壇,面向大眾。

現在我們會把什麼視為藝術?壞特的嗓音、陳珊妮的演說、小林同學的球技、盛開的機械聖火,或許都觸及精神層面,給了我們啟發。而什麼是偉大的藝術?難道不是看我們如何定義「偉大」嗎?李安說做藝術的人,是導體,像通電一樣,過去就過去了,「我們自己不是最重要,藝術是有人回應的東西,不是孤芳自賞。」藝術還俗的過程,或許更有觀看的魅力。

這一次邀請七位年輕藝術創作者、三位藏家,以他們獨一無二的時代性,收納當代的輝煌燦爛、荒怪陸離、流行文化與扎扎實實的人性,唯有此時張開像海綿般的孔洞吸收當下的最好與最壞,才能轉譯出光譜般的顏色、音階、邏輯、科學應用、論述角度。

封面人物是剛剛拿下金曲獎最佳新人的?te壞特,是台灣最酷的女孩,從隱身串流到站到台上拿起麥克風,她不管想要做什麼,都開出一朵花。藝術是虛擬生命的實踐,尚未寫好,或正在編碼,正在成為現實的虛擬狀態,交錯之間,相對過往的眼見為憑,更多未來的創作將會挑戰我們認知的疆界。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