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丸湯 2021年 第23期

4.5 / 23
  • 語言:繁體中文

熱鬧吃!歡聚一堂的幸福滋味

民國57年,台灣出現第一台自動點火的瓦斯爐。科技的進步帶來了民眾對於「烹調」的全新想像,人們不再需要費心撿拾柴火、臉紅耳赤地用竹管為大灶吹氣;後續隨著快速瓦斯爐的發明,穩定、可負擔的能源讓「外食聚餐」成為一種常民生活選擇。

你都什麼時候出外聚餐呢?是和同學們一同完成了階段性任務想小小慶功?是長輩生日必須得端出一些功夫菜搏個好彩頭?是和朋友閒來無事找個空檔更新近況?桌上的人們來來去去,當年怯生生坐上桌,誰也不認識的少年終有一天成為自在招呼賓客的主人。在這些餐桌上,吃進嘴的是人生,喝下肚的是心情。專題裡不同情境的風城聚餐好去處,邀請你用長長的時光和倍感重視的人們一一體會。

 

【封面故事】熱鬧吃!歡聚一堂的幸福滋味

●餐桌上的小秘密
  →有禮1:中式西方座位該坐哪?
  →有禮2:餐桌上最忌諱的人數?
  →有禮3:瀕臨失傳的正確持筷方式
  →有禮4:敬酒的學問,酒杯拿法有玄機

●熱炒要在運動後:再餓,也該招呼大家一起吃飽
  →運動就是請客吃飯,各路青春理想匯於一桌
  →速度與「招呼」,熱炒店之於組織
  →我不是教你菜,從點菜看人性
  →餐桌之外的事,受傷的人與他們的故事

●大人們工作後的續攤
  →禮拜五啦~前往深夜的秘密基地:藏身巷弄裡的石坊小井
  →喝一杯啦~台式居酒屋深入觀察:從菜色口味看懂一家店
  →趁熱吃啦~成為大人必點的好料:芋絲香魷乾、肥腸四季豆、煎麵線……

●????燒食鬧熱kheh‑sio tsia̍h lāu-jia̍t.
  →開桌!新竹的辦桌菜單大揭密
  →今日師仔找誰:總鋪師菜色安排小秘訣
  →資深水腳仔來告白:超級無名英雄的甘苦
  →搭建吃貨現場:棚架師傅建造的辦桌場域
  →打包收桌!新竹辦桌哪裡找?

●燉一碗暖身子的湯:「補」的飲食文化
  →藥食同源的飲食:食物有冷也有熱
  →氣虛、上火,從日常飲食理解身體

●就是愛群聚的客家人:宗族聚會的當代意義
  →凝聚客家家族的單位──串聯人群的「宗族」
  →陪伴與照顧,每一次的聚會宛如長者的心靈保險
  →民代共餐,餐桌上即政治溝通現場?
  →你家吃什麼?用米食黏起情感

 

【編輯室筆記】
一起在新竹「食鬧熱」!

疫情肆虐之下,多久沒和親朋好友們熱鬧相聚、圍桌吃飯了呢?

2020年幾乎各行各業都過得辛苦,在社交距離注意事項等相關政策下,首當其衝的莫過於仰賴舉辦大型宴會為主要收入項目的宴席、餐廳業者。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4月外燴團膳承包業受疫情影響,營業額減幅達32.3%,各家總鋪師們意外地擁有了一段長長的假期。俗諺說「有錢沒錢,娶個老婆好過年」、「頭牙無做尾牙空,尾牙無做不是人」,往年的此刻正是團膳業者為婚宴、尾牙場忙得團團轉的時期,身懷絕技的總鋪師們早已閒不住,一個個磨刀霍霍,希望盡早出關打拚。

有別於上一期以「登山」這個新興遊憩活動為主題,這一期我們選擇了讀者們一時半刻可能難以立即體驗的「熱鬧吃」,書寫新竹的聚餐文化。之所以訂定這樣的主題,希望能以一己之力在餐宴訂單銳減的這一年為相關產業經營者雪中送炭,不僅記錄風城辦桌、聚餐文化珍貴的點點滴滴,更希望在不遠的疫情後提供讀者們對於餐敘的不同想像。因為疫情帶來的難得休假,當我們向總鋪師、水腳,甚至是協助搭設棚架的大哥們表明採訪緣由後,大家都爽快地答應,知無不言地分享;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的幸運交織,我們拍攝到總鋪師在富美宮創廟225年重修安座大典席開百桌的平安福宴上的工作畫面。一次又一次的機緣巧合,都讓編輯團隊大呼:「真是被田野之神眷顧了」!

同時,我們也精選了不同情境下的風城聚餐好去處:大學生們每人掏出一百多元就能吃得滿足無比的公道五路熱炒店聚落、舊城區裡適合上班族們多喝幾杯洗除種種惱人公事的台菜小館、品質穩定選擇多樣,主攻年輕族群愛嘗鮮心理的餐廳、菜式別緻適合闔家光臨的老牌餐館。不適合呼朋引伴聚餐的時刻,你可以在新竹點一盅燉品配上一碗滷肉飯為自己暖暖胃,令人眼花撩亂的燉品組合,隱含著食物冷熱寒涼藥性的搭配密技。

不論和誰吃飯,讓我們更用心對待自己小小的胃袋,吃進文化、吃進幸福,養足體力面對充滿無限可能的,新的一年。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