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可怕嗎?」也許你一生當中,有好幾個時刻都會在想這個問題。
事實上,只要有準備,就沒有想像的那樣可怕。
在中年以後,從身體機能逐漸退化直到生命的盡頭,整個老化到死亡的過程,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無法言喻且獨一無二的經歷。即使再精密的設備也無法模擬出從老化到死亡,人們在這其間對於生活的種種困擾與心理上的焦慮惶恐,當然,旁人也無法明白當事人複雜的感受。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從這個過程中,找到幾乎所有人都會經歷的重要轉折,並為這些階段做簡單的註解。期望藉由這樣記錄里程碑的方式,幫助讀者在人生的各個時間點,從身體、精神、社交和心靈的層面了解從老化到死亡之間的種種變化。
畢竟,唯有面對才能緩解痛苦。
那麼,就讓我們從中老年開始說起……
第一章:人生下半場,出現老化現象
【骨質疏鬆症】中老年以後的人生殺手
胸椎、腰椎也會縮水
【膝蓋退化】漸漸地連走路都出現問題
【聽力老化】高頻聲音逐漸聽不到
即使聽得到也聽不清楚
聽不到聲音,卻也更怕吵鬧
【聲帶老化】連說話都覺得累
聲帶退化到吞口水也會嗆到
【眼睛老化】視野變小
連瞳孔都會老化
對於天色的判別差異,容易發生追撞車禍
辨別顏色的能力下降
【味覺退化】嚐不出以前的味道
藥物也會讓味覺下降
【咬合力退化】吃飯也覺得累
牙齒斷裂,補牙、拔牙、假牙
整排缺牙,吃飯、說話都覺得煩躁
【平衡感變差】非常容易跌倒
穿褲子也危機重重
無法單腳站立超過30秒,站著也容易跌倒
跌倒被急著拉起來,小心二度傷害
【睡眠障礙】睡不著
凌晨就醒來
脖子痛、落枕,換再多枕頭都沒用
【頻尿】出門一想到找廁所就麻煩
喝水或不喝水,兩難!
水喝少了,結果引起便秘
男女都會尿失禁
【各種疲憊】身體的負荷力持續下降
【衰弱症】身體健康急速惡化
【老年憂鬱】老朋友一個一個離開
失智症 vs 老年憂鬱
第二章:重新檢視自己,規劃老年生活
【打理老年生活】適度的改造生活環境
計劃幾歲退休,20年的退休生活需要10年前準備
【重新檢視擁有的物品】年過半百真正需要的東西
好好打理自己喜愛的物品
精簡居住空間
空出孩子的房間
一年都派不上用場的物品就清理
【調整進食量】基礎代謝量快速下降,減少用餐量
減為一日兩餐也可以
【開車感到疲累】從自己開車轉為搭車
找到適合自己的旅行步調
【身後事的安排】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規劃
審視自己的遺囑,至少每年核對一次
成人的意定監護,自己的監護人自己決定
監護人的監督機制
第三章:臨終,當生命進入倒數
【臨終前1年】當生命進入倒數計時
壽命長短與預告時間,關於死亡的過程
六種可能的死亡方式
【意外】健康的人,某天遭受意外重傷不治
全年齡都可能發生意外,兒童、老年人機率偏高
【猝死】乍看下健康的人,某天突然死亡
中年容易發生,通常有亞健康的徵兆
【感染】流行病引發重症,病情急轉直下死亡
全年齡都可能發生,兒童、老年人死亡機率偏高
專門攻擊青壯年的感染,免疫風暴
【心臟衰竭】多次急速惡化,身體機能受到傷害
傳染病也可能引發心臟衰竭,好發於老年人
【癌症】最後一刻都很有活力,然後急速惡化
癌症的種類決定剩下的生命時間
【失智症】非常緩慢的衰老直到身體撐不住
過程漫長到難以忍受
第四章:死亡,好好面對
【了解死亡過程面臨的問題】理解,才能緩解痛苦
身體的痛苦:持續痛、刺痛、電擊痛
精神的痛苦:妄想、幻覺、譫妄
社交的痛苦:錢不夠用考驗個人尊嚴
心靈的痛苦:各種無法排解的情緒
【醫生宣告剩餘壽命有三個月以上】準確率只有30%
對剩餘壽命的態度,決定著實際壽命長短
當醫生宣告只剩三個月,到底該做些什麼
再次表明自己對身後的規劃,確認沒有更改
【醫生宣告剩餘壽命只剩三週】準確率有80%
【臨終前3週】體力透支
譫妄症狀加重
喪失語言表達能力
【臨終前數日】夢境
夢境的指引
止痛藥開始失效
喪失吞嚥能力
味覺、嗅覺仍沒有消失
【臨終前一日】呼吸不規則
迴光返照
最後的感悟
臨終和生病並不相同
【死亡當下】醫生確認心跳、呼吸和瞳孔
死亡痛苦嗎?
長痛短痛,心肌梗塞 vs 失智老衰
綜合起來癌症最痛
死亡可怕嗎?
最後一個喪失的感知:聽力
【死亡之後】人走了,惦記的人還在
打理遺體
生命自決
收拾遺物
第五章:列出所有時間,只有一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