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宗教經驗是絕對存在的,它存在於無意識心靈中,凌駕且掌控人類主體。
只有見識短淺的人才會選擇視而不見。
——卡爾・榮格
▋榮格第一本探討宗教主題的專門著作
▋英文原版繁中首次翻譯面世
1937年,榮格應美國耶魯大學泰瑞講座邀請,以「心理學與宗教」為主題進行三場演講,分別為「無意識的自主性」、「教義與自然象徵」,以及「一個自然象徵的歷史與心理學」,並於隔年出版,這是榮格第一本探討宗教與心理學之關係的著作。
當時,在科學啟蒙運動的影響下,宗教被崇尚科學的大眾視為荒誕的迷信,傳統天主教儀式也漸漸遭到廢棄;而另一方面,宗教內部的神職人員,也多半將心理學視為不入流的學問,更排斥以心理學來解釋宗教,認為這把宗教經驗解釋為心理現象,形同一種對上帝的褻瀆。在這樣的背景下,榮格以心理學角度解讀宗教的做法,自然飽受批評,更有人嘲諷地稱榮格的學說是一種「宗教的心理學」。
這三場演說中,榮格親上火線為己聲辯。他以自己診治過的大量臨床案例為佐證,指出宗教是無意識心靈中真實存在的功能,若強行壓抑,將引發無意識的反撲,其結果便是出現精神官能症,他認為:這正是當時歐洲、尤其在德國社會中,大眾心靈普遍存在不安與騷動的主要原因。此外,他也從病患的痊癒過程中發現,宗教儀式其實具備保護作用,使人的心靈不會被太過強烈的「直接經驗」傷害。在多個精神官能症案例中,透過告解、祈禱等宗教儀式,患者竟奇蹟似地不藥而癒。
在書中,榮格分析了大量古代與中古時代的材料與記載,並結合他在煉金術、神祕學與文學等領域的研究,清楚揭示無意識運作過程中顯現的各種宗教象徵。榮格認為這些象徵已存在數百年,並以某種神祕方式在人類心靈中代代相傳,遠超過意識所能掌握。
《心理學與宗教》最初以英文寫成,後經榮格與其合作夥伴童妮・沃爾夫(Toni Wolff)加以翻譯、修改為德文版。本書以最原始英文版本為底本,為讀者呈現最原汁原味的大師經典。
各界推薦
(依姓名筆劃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