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書籍我們將從「低碳生活」為切入角度,提案每人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減少10% 開始。
比起過往低碳的模糊概念,我們希望用較具體的方式和實際的換算做比對,以「每人每年降為10噸碳排放量」為目標,幫助大家更有信心達到低碳的生活理念。
而做為本系列的第一本書,將從每個人的日常交通為主要視角,為大家整理出一份詳細的碳足跡分析,希望可以做為你將來選用交通工具的參考。
並且希望藉由這個數據的分析與計算,讓大家在實踐低碳生活的時候,能夠清晰的知道那個環節是高排碳,哪個環節是低排碳,而又有那些環節是目前技術瓶頸不得不妥協的必要之惡。一一釐清這些環節,能夠避免部分案例中為了減少某個已知的高排碳消費,卻反而引起另外一個未知高排碳消費的窘境。
每年降為1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個數字並沒有神奇到足以扭轉溫室效應,但可以讓我們開始嘗試另外一個方向的生活方式。
這種生活方式其實執行起來滿簡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幫你省下不少錢!
當然,《水的碳足跡》並不是這系列的結尾,下一集《紙的碳足跡》將從生活中的用紙繼續探索碳足跡。
【PART 1】低碳生活提案
01 - 什麼是碳足跡?
02 - 台灣每人每年的碳足跡有多高?
03 – 一公噸的碳排放量到底是多少?
04 - 一份關於低碳生活的提案
05 - 關於碳足跡的估算
【PART 2】配水與用水
06 - 一度水的碳排放量有多少?
07 - 碳排放量從哪裡來?
08 - 自來水沒有你想得那麼節能
09 - 台灣用水的碳排放量
【PART 3】喝一杯水【居家燒水篇】
10 - 用天然氣燒水
11 - 用液態石油氣燒水
12 - 用其它的油燒水
【PART 4】喝一杯水【著手實驗篇】
13 - 在家燒熱水
【PART 5】喝一杯水【瓶裝水篇】
14 - 瓶裝水的碳排放量
15 - 礦泉水的碳排放量
16 - 市售瓶裝水寶特瓶的碳排放量
17 - 使用寶特瓶的代價
18 - 寶特瓶的回收
【PART 6】喝飲料的碳足跡
19 - 咖啡
20 - 牛奶
21 - 冰水
22 - 可樂
23 - 沙士
24 - 運動飲料
25 - 啤酒
26 - 高粱酒
27 - 柳橙汁
28 - 茶類
29 - 豆漿
【PART 7】總結
30 - 被忽略的水資源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