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綸鎂,中心德目:愛
Love Is The Root For All
如果把小鎂的16歲、26歲和36歲切出一塊剖面,會看見怎樣內在生長的層疊,是什麼讓桂綸鎂活成了桂綸鎂?在剛與柔中間,在安靜與喧嘩中間,她搖滾地很瀟灑,素樸地很安然。而且毫無疑問,最中心的那一圈,一定是愛。
小鎂,好久不見。其實也沒真那麼久不見,畢竟整座城市都是她的咖啡館,日常生活裡總有她熟悉的身影,即便近來較少在螢光幕上現身,她也早已像塊靈魂碎片般嵌進一整個台灣世代的集體記憶。
細細看她,身影依然削瘦,恍若看見了穿著制服在光影中騎單車往前衝的女孩。那一年,她是孟克柔。又或是,依稀瞧見那個為愛開到荼蘼的燃燒系女子。那一年,她是林美寶。有時,又像看見了住在新莊幸福路上的林淑琪,一路跌撞,問著自己是誰、想長成什麼樣子,最終走到了此時此景。一回神,戴著口罩的小鎂忙不迭迎面送上一個紮實有力的擁抱,問候最近過得好嗎,轉身又摟著髮型師尖叫,我好想你呀。這個當下,她是桂綸鎂,如此真摯,別無分號。
1983年生的小鎂,17歲時懵懵懂懂拍了一部電影。之後的人生彷彿不斷追尋呼應著當年《藍色大門》裡的叩問: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大人?「總會留下一些什麼吧,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於是,慷慨的小鎂在這次訪問裡留下了自己16歲,26歲和36歲的剖面,裡面有她的經歷,她的快樂,她的困惑,她的思索,那是她細膩刻就的年輪,述說著或許你和我也曾共感的那時此刻。
我的16歲:關鍵字「#放,Fun」
16歲的我,快樂的事是在條規裡做一些小小犯規的事,想把所謂的禁止、禁忌稍微打破。像我們家有門禁,爸媽大概十點多就會瘋狂打電話給我,我就會慢慢故意往11點去。記得高二的時候,學校規定不能燙髮、染髮,我大概一個禮拜換一種髮型,去剪那種小呆瓜頭,或去燙張曼玉在電影裡的髮型,殊不知很像阿嬤。教官會走到我旁邊說,今天髮型滿好看的喔,一直虧我。那時都會規定制服跟鞋子,我會刻意買一雙 All Star 的紅星星白球鞋,自己剪一個星星圖案貼上去,只要沒人看到就把假星星撕掉,露出底下紅色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