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監獄的『互動』,不是今日始,也不是今日終。感謝一眾社工老師的拔刀相助,交換書信化咒詛為祝福,共同為我城的社會工作留下一些反思、反叛、反抗的指紋。『你們為我最小兄弟所做,就是為我做』是為序。」
——邵家臻
赤柱監獄Hall B 3樓74倉
「這書的構想是我在6月探監時向邵家臻提出,希望透過獄中書信,提醒和勉勵社工同學及同工。我們談到人的光輝往往在最黑暗的環境下照亮,因此希望邵老師在囚生活的傷痛能化成造就別人的動力。反過來說,我們也希望造就別人的願望,能化成抵擋在囚生活失落無助的力量。我們堅持信念,重視社工的初心,也希望藉著獄中書信,與社工同學和同工彼此勉勵和互相溝通。」
——趙維生
「今年4月起,香港社會與阿臻共同經歷最苦難與最光明的時間。我敢肯定阿臻在牢中最悲痛的,莫過於只能透過電視報紙得知『反送中運動』的情況,看見無數手足同工被捕被控被傷……目前遭到濫捕濫控的年青人、社工、社福從業員等不計其數,社會及社福界都難以『回到日常』。希望這本書的內容,可以為我們在行動以外提供一些啟示。」
——歐陽達初
「若說家臻兄的書信給我看見他的臉容時,倒不如說(更準確說),他在赤柱監獄的日子看見他者的臉容,並被他們呼喚了。家臻兄見證一個經歷了良知化的人是『在賊船上,人可以同流但不可以合污。同流可以原諒,合污卻該讉責。』當社工經歷了被貧窮者(廣義)轉化時,他將更明白優先與貧窮人為伍的充權意思。」
——龔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