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反送中大規模示威活動的同時,讓人格外地想起這塊土地上拼搏捍衛言論自由的過往。本期我們關注的「政治漫畫」,多半帶有史實質素,漫畫家在畫格裡所關注的新聞、時事,嘗試以幽默的圖像,傳達他們各自對社會的參與和關心。
回想「新高漫畫集團」成員,為臺灣戰後政治漫畫,揭開重要意義;曾經擁戴領袖、反共復國、民族主義等的宣傳,當我們重新檢視這些努力為國家喉舌的種種:政治漫畫正是民主政治的指標。1980年代前後,政治漫畫家用畫筆戳破戒嚴時期一黨獨大的官方與傳媒。在暗潮洶湧的世局,從篇幅補白、刊頭到封面,以堅持「幽他一默」的承擔,代替叫囂對抗,換得社會前進。
政治漫畫流通、創生與影響,所掀起的歷史意義與文化意涵,及其貼近當代公民社會的關注,可說是近來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有力象徵。歷經殖民與威權統治,我們學習民主,一步一步,學習幽默,漫畫家們著實給了我們不少啟示。之所以有趣,值得注意,乃是因為民主國度裡,他們筆下的反抗,確實提供了養分。
對我們來說,能夠笑,是自由,是臺灣得來不易的民主。
【目錄】
一、前導專欄
編輯手記
一頁時代 《臺日畫報》——漫畫
二、封面故事
履歷書
不只是惹人發笑而已——政治漫畫的力量與魅力
國家文宣
紙彈復國:1950年代臺灣的政治漫畫
圖解歷史
解嚴前後的政論雜誌小史
政論畫家
以「匕首」作畫的人——解嚴前政治漫畫三大家
漫畫人物
偉人就在你身邊:漫畫中的政治名人
新式漫畫
不滅的諷刺:政治漫畫的再生與衍化
觀世界
煽動、扭曲與謊言:納粹時代的政治漫畫
快問快答
成功漫畫家背後的經紀人
三、人與物
魔幻時刻
經典臺式飲料店:泡沫紅茶館
復刻食譜
八風菜
女人本事
織一條記憶的路——保存賽德克Puniri記憶的織女們
人生如歌
跟著唐老鴨逛西門町:1970年代的臺灣社會剪影
記憶場所
日本時代畢業紀念冊中的動物園回憶
四、臺史博大小事
大展微觀
誰主浮沈:水文化在臺灣特展
物中風景
摩登女性,產婆軌跡——黃陳梅麗的助產工作簿
典藏物語
給藏品一個舒適安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