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可能的花蜜:
像工蜂一樣,
在街巷間忙碌繞轉、城市角落辛勤工作,為了什麼?
為了獲得可能的花蜜。
索愛與無愛、想像和存有,憑藉林婉瑜溫和卻暗藏勁道的書寫,產生緻密意義。詩人不僅僅關心個人,而把眼光調轉向外,關懷所處之環境、年代、時空;以詩句蓋出一座光影流麗、底蘊情感的天空之城。
---
臺灣第一本以城市為對象創作、出版的詩集。
獲第十一屆臺北文學年金。
2009年春至2010年冬,林婉瑜回顧居住近十年的臺北,選擇數十個地點,著手為詩。西門町、北投溫泉、汽車旅館、臺北車站、擎天崗、重慶南路書店街、南陽街、大度路、溫羅汀、士林夜市……通過30首與臺北有關的書寫,提供給我們21世紀初的臺北記憶,也讓行走地球表面的過路人,停下腳步,察覺城市蘊藏的故事與柔軟內在。
《可能的花蜜》分五輯:
〈輯一 可能的花蜜〉集結情詩;〈輯二 鐵金剛〉為孩子而寫;〈輯三 疲憊的旅行〉以離鄉女兒的角度,寫出對故鄉父母想叛逆想遠離卻牽繫不捨的情感;〈輯四 殘酷劇場某個角色〉從詩人身世出發,每首詩都有真實情節編織其中;〈輯五 飄撇的詩句〉以旁觀角度發抒對地景的假想。
索愛與無愛、想像和存有,憑藉林婉瑜溫和卻暗藏勁道的書寫,產生緻密意義。詩人不僅僅關心個人,而把眼光調轉向外,關懷所處之環境、年代、時空;以詩句蓋出一座光影流麗、底蘊情感的天空之城。
【關於作者】
林婉瑜
1977年生,臺中市人。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劇本創作。詩作曾獲臺北文學年金、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數種獎項;入選《70后诗集》、《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詩卷》等二十多種中外選集。
2005年與張梅芳合編《回家——顧城精選詩集》(木馬文化出版),為顧城胞姊顧鄉授權之正式版本。2007年出版個人詩集《剛剛發生的事》,瘂弦評介此部詩集:「她創發了很多新的技巧,一種只見性情不見技巧的技巧,林婉瑜以親切近身的語言,表達對處境、對情與事的洞悉;以輕載重的敘述,使幽微繁複的人間影像清晰化,顯出生活凝粹的質地。」
【關於攝影】
謝淑靖
1980年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主修導演。
近年專注於音樂劇場的編劇與導演,編導作品除巡迴國內各城市外,也曾赴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北京、上海、蘇州、深圳、南京、天津等大陸一二級城市演出。
劇場之外也投身文字評論、攝影、福音事工與公益活動。
【目錄】
輯一 可能的花蜜
可能的花蜜
我們,我們
流連溫泉鄉
放牧星群
短暫的愛情
蟲豸
即溶
垂釣漁人碼頭
不是大富翁遊戲
誘捕
輯二 鐵金剛
鐵金剛
神隱
水彩未乾
「最」的意義
幼稚園的早晨
輯三 疲憊的旅行
與父親共餐
疲憊的旅行
或不致過分悲傷
饑荒
輯四 殘酷劇場某個角色
殘酷劇場某個角色
你要去哪裡
西門町總是
浪也分高下
剪影
星系對望
新細明體倒影
輯五 飄撇的詩句
那些氣味
飄撇的詩句
永不抵達的夜色
連連看
解讀《可能的花蜜》 向陽、席慕蓉、陳大為、陳義芝
後記 下一秒是
篇名對照地點
【試讀】
可能的花蜜
你帶雲林的日光和柚子花香來找我
說我是都市裡可憐的工蜂
為著一點點可能的花蜜
貢獻太多勞力
你遊說我拔除
近年悄悄生長象徵安居落戶的水生根
再做一次飄萍
陪你回平原呼吸新品種空氣
習慣另種
光合作用速率
你在空中塗畫一個家的草稿
不需很豪華
不需很巨大
你說,用我們的精神裝潢它
每天,陽光以花窗玻璃的多彩溢灑屋底
藤蔓植物會隨我們心意
長成幾何圖形覆蓋外牆
還說起一個未曾謀面的小孩
因為基因重組或然率
傾向百分之七十六的我百分之二十四的你
說週六早晨我們就躺著
不做什麼
只等日光吋吋推移
溫暖髮梢
我被所有說法混淆
而有一點想要
明天醒來,在不同窗戶前
在一個無人認識遠方
畢竟我已厭倦
總是在城市裡假裝勇敢
假裝完
假裝無傷
簡單收拾行李
與下一位房客交接
註銷戶籍後
很快地,城市不再留一些餘地給我
朋友也陸續
弄丟我的手機號碼
我只攜帶了自己
盲目的
跟你到任何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