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什麼原因讓兩名凶手犯下滅門血案? 當作家試圖剖析凶手的心靈時,他的目光、他的筆,比凶刀更加冰冷…… 這是文學史上最富傳奇也最冷血的書寫。 1959年11月15日,美國小鎮發生滅門血案, 吸引了作家卡波提的注意,他立即趕到當地,開始一連串訪談, 包括對死者親友、鄰居、當地警局,以及最重要的──對兩名殺人嫌犯。 往後五年半之間,卡波提全心投入於調查被害者一家、 兩名凶手(狄克與貝利)的身世,並重建慘案發生經過, 與近身採訪兩名嫌犯接受審判的過程。 為了深入了解凶手的心靈,卡波提與嫌犯成為好朋友。 有人說卡波提在兩人身上看見自己悲慘的童年, 也有人說,卡波提最後愛上了凶手。 嫌犯自力救濟,四處發函抗議判決不公。 但上訴官司最後沒打成,凶手仍然伏法, 而描繪他們心靈狀態的《冷血》於1966年出版, 成為美國最暢銷的文學經典,卡波提也藉此登上文學殿堂的巔峰, 但他從此再沒能完成新的作品。 ★國內外銷售記錄 .1966年出版後立即躍登紐約時報等暢銷書排行榜榜首,且佔榜一年多, 短短期間即已創下三百多萬本銷量,1990年代前是美國史上最暢銷的書。 .2005年,出版將近40年的《冷血》再度躍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 (2002年新版,並無40週年紀念版),且又佔榜將近兩年。 2006年影壇刮起卡波提熱,紛紛拍起「冷血告白」等電影, 其中冷血告白並勇奪多項奧斯卡獎。 讀者的熱烈反應從Amazon可見一斑,四百多篇書評給予4.5顆星的評價。 證明了《冷血》這本書叫好叫座,始終未被時間淘汰。 事實上這本書至今仍維持非常好的銷售。 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