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優秀的人都在集中營裡喪命,最糟糕的人卻倖存了下來 。”——詹姆斯·伍德《見證的藝術》
一個倖存者的羞愧,對法西斯暴政的非凡見證
如何在地獄保持尊嚴、不認同獸性的權力
20世紀反思法西斯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暢銷70年 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
法國《世界報》 “二十世紀的一百本書”
《這是不是個人》是普里莫 ·萊維描寫奧斯維辛經歷的回憶錄,也是奠定其文學地位的處女作。
1944年底,在加入那不勒斯的一支反法西斯游擊隊後不久,萊維被捕,他選擇承認自己是猶太人,避過了被立即槍決的命運,卻開始了集中營長達 11個月的地獄夢魘。
萊維用冷靜又克制的文字記錄了集中營對歐洲猶太人肉體和精神雙重的殘暴迫害,更深邃地描述了法西斯暴政的本質——法西斯用平庸、儀式化和冷漠的暴力,完全抹殺“另一群人”的尊嚴和意志,讓其僅剩下一副勉力求生的軀殼;更是利用人性的“灰色地帶”,用權力腐蝕囚犯的尊嚴,導致其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服膺於這種暴力。
萊維直面了這種對人性的玷污,同時也回顧了自己和集中營難友們的抗爭、軟弱和尊嚴。
集中營等級分明的內部環境也是人類社會的縮影——有向權力臣服者;有因為單純無私而受難者;還有隻求利用規則無辜自保的大多數人。萊維全盤拓寬了人類的道德限度——他的著作成為諸多哲學家(伊曼努爾 ·列維納斯、喬治·阿甘本等)反思暴力和生存的起點和參考文獻。
萊維相信,正因為人類發明了奧斯維辛,每個人的生存都是有愧的;但這並不能讓我們取消正義和邪惡的界限。我們仍要保留拒絕認同邪惡的最後的權力,肩負起對人性、對他人無限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