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政治學十講

4.5 / 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629966201
  • 頁數:296 頁
  • 出版日期:2016/06/24

內容簡介

  閻小駿教授在本書就許多當代政治學的關鍵問題,如民主轉型、政權組織、市民社會、社會運動、政治身份等,撰寫了富有啟發性的篇章。對於這些看似龐雜的題目,他既全面地綜述具重要影響的文獻,亦提供了其獨到的觀點。二十世紀至今,政治研究的範疇、深廣度和方法論都得到重大的擴展,作者現在把精彩紛呈的政治科學知識與動態介紹給讀者,亦當能造福學界。

— 裴宜理( Elizabeth J. Perry )

哈佛大學政府系亨利.羅索夫斯基政治學講席教授

  作者以廣博知識的精心養護,呈現出經濟學、社會學、人類學、文化學、歷史學等眾多學科的智慧之光;汲取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在政治學這塊傳統西方學術文化領地裏,耕耘出一片新的沃土。我們從《當代政治學十講》中所感受到的,不僅是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廣闊的國際視野,更有背後濃烈的人文關懷。

—袁明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撰寫一本導論書籍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既要有學術的深度,又要能夠令初接觸該學科的讀者明白當中要點和產生興趣,兩者兼顧真是談何容易。年青學者閻小駿教授卻輕鬆自在地抓住十個題目,深入淺出地給我們介紹政治科學的主要討論議題和關注點。通過書中的十講,讀者自會對政治與社會產生興趣和有所瞭解。

—呂大樂

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香港研究講座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閻小駿

  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學士、碩士。現任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2012年榮獲全球中國研究權威學術期刊、英國《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年度最具原創性論文獎。同年入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研究資助局首屆傑出青年學者計劃。他多年從事政治學教學工作,曾於2007年獲哈佛大學優秀教學獎,2013 年獲香港大學傑出教學獎。其首部中文專著《香港治與亂:2047的政治想像》榮膺《亞洲週刊》2015年度十大中文好書(非小說類)

目錄

第一章 走近政治學 1

政權與治理 3

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學 5

尋找因果聯繫 13

比較的方法 18

政治學的解釋路徑 21

不完美的科學 27

第二章 發展理論:現代化之批判 31

「發展」的起源 33

南北鴻溝 40

現代化還是「西方化」? 47

批判現代化 55

「四小龍」的挑戰 58

從「市場驅動」到「國家引導」 61

發展型國家 64

「華盛頓共識」與「北京共識」 68

以人為本的發展觀 73

第三章 民主和轉型理論:現實與迷思 77

今天的民主 79

民主的由來 80

甚麼是民主? 87

民主的「能」與「不能」 92

轉型的道路 96

「第三次浪潮」 100

三種徑路 103

解釋民主轉型 107

第四章 政權組織形式:新制度主義的框架 113

制度主義 115

「制度」的奧秘 120

制度怎樣影響政治? 124

政權的組織 127

政黨制度 135

選舉制度 142

第五章 國家理論:從利維坦到福利國家 151

政體、政府和國家 153

國家:一種關鍵的制度存在 158

國家性與國家權力 162

失敗國家 166

第六章 政治參與理論:為甚麼和怎麼樣? 173

甚麼是政治參與? 175

政治參與何以重要? 179

人們如何參與政治? 181

公民 186

第七章 在國家和市場之外:建設美好社會 189

在國家和市場之外 191

甚麼是市民社會? 195

市民社會能使民主運轉起來嗎? 198

「獨自去打保齡球」 206

市民社會使民主失敗? 207

功能與基礎 211

第八章 社會運動理論:對抗性政治簡析 215

對抗性政治 217

社會革命 220

革命的緣由 224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229

第九章 政治認同理論:我們是誰? 233

永恆的追問 235

甚麼是政治認同? 237

認同政治的迷思 241

實踐中的認同政治 244

從「大熔爐」到「沙拉碗」 247

認同政治與未來 253

第十章 寫在後面的話 259

植根於人類歷程的政治學 261

政治學的輪廓 263

政治學與我們 265

後記 271

延伸閱讀書目 275

索引 279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