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三章︰《廚藝學校》、《餐廳實習》與《飲食雜文》。隨著作者的筆鋒,你可以經歷由學子到體認社會的過程,看著廚藝學校如何將廚藝規格化,瞧著工作時的辛酸與成就,分享著對于餐飲界的種種看法,一連串的經歷在妙趣的筆法中,井然有序地一一道來。借由這本書,體會下廚的愉悅感。
本書值得回味的部分,不在于那一篇篇美味可口的菜肴描述,而是在作者以人類學者的基礎素養,透過食欲的前後端生態,描述出的種種社會現象。比如《食雞的文明》這篇,討論到的雞只品種問題,勾勒出一個過度強調“速率”的社會隱憂。在《中菜速成班》這篇,點出亞洲餐飲缺乏有制度的教學包裝,這是餐飲人員可開發的未來市場。在《婆婆的營養主義》一文中,瞧出現代飲食教育的盲點。在《米其林標準》中,客觀地解讀傳統飲食文化在全球化時代,嘗試與國際接軌的優劣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