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Readmoo 分享書
分類總覽
中國史地
華夏邊緣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華夏邊緣
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
4.3
/
7
作者:
王明珂
出版社: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9449526
頁數:
459 頁
出版日期:1997/04/01
歷史
歷史,中國史
中國
民族
人類學
history
(借來的)
文化與社會
歷史研究與評論
完讀書評
2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Wind Hong
寫了書評。
王明珂在本書中試圖以資源爭奪造成的社會記憶變遷,來詮釋族群認同的變動,並且由華夏邊緣的考察來論證此論點。這樣一種考察族群關係的政治─經濟理論似乎與以現代國族主義為考察對象的《想像的共同體》之論述更加根本且全面。但在書中仍有一些問題有待商榷。 首先,在書中王明珂並沒有仔細的去討論「資源」的內含。而王氏的資源乍看之下似乎指涉姿然資源、生產資源。但竊以為若王氏的理論成立,則需要將「資源」所指的內含擴大:不僅是生產資源,更包括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生產方式、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組織。這是由於在族群的紛爭之中,人們並不一定會直接赤裸裸的以「資源」來思考,有時反而會以社會制度來做為其主張的立場。例如常見的「獨裁中國V.S.民主臺灣」的論點,其中民主與獨裁並非僅是資源切割考量下所任意選擇的價值分界,其本身即是被界定成需要被「保護」的資源。 再者,王明珂對於社會記憶持一種相對的觀點,這是對歷史學──或任何以「過去的事實」為研究對象的學問──的根本打擊。如果歷史記憶僅是人們彼此之間爭奪資源的工具,則歷史學家──以及歷史研究,在現代社會中又將何去何從? 更甚者由王明珂的觀點出發,則王明珂的論著亦將因此成為一種爭奪資源的工具。其中的分界何在?王明珂對此並沒有回答。這也是許多將學術研究相對化、解構化的論述之問題所在。 最後,關於「華夏邊緣」的論證,亦有不少問題。其一:在有關羌人的討論中,王明珂以《史記》與《後漢書》中「羌」的地理位置改變,來說明羌、氐僅僅是漢人對於西方分散式遊牧社會的稱呼,並非某族的自稱。但他並沒有說明,何以不少五胡十六國的君長仍然被指為羌、氐人?這是因為這些君長在漢化以後接受了漢人對羌、氐的概念?還是有其他原因?如果是因為接受漢人觀念,這些羌氐君主又如何統御其族部落民?王氏雖然表示要考察例史上的羌人認同受限於史料,使其幾乎不可能。但如果吳太伯的故事可以考察,則五胡十六國時的羌氐國家應亦可稍作探討。 其二,王明珂認為華夏對農業定居的族群開放其邊界,希望能夠將之納入華夏。在書中王氏以朝鮮為例,但朝鮮並不接受華夏的認同。若我們深入思考,則朝鮮的例子似乎顯示:華夏邊緣的成立,並不只是同質社會的同化及異質社會的他者化,亦包涵同質社會的他者化。但王氏並未由此思路深入探討朝鮮的案例,僅是以社會科學化的敘述作簡單的詮釋。但若此思考得以形成,則其邊緣理論所立足的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同資源利用方式,以及對資源的保護,並不能夠完全的說明華夏邊緣的形成,它顯然仍受到其他因素影響。 以上僅略就記憶所及舉一二。整體而言,王明珂提出了一種詮釋觀點,但顯然這種詮釋觀點仍然不能夠完整的詮釋族群互動的關係,華夏的形成──以及與之相關歷史族群問題,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考察。
讚
回應
分享
tglin
寫了書評。
《華夏邊緣》
我是逆著作者幾本書出版時間倒過來看的。由於先前讀過了《游牧者的抉擇》和《蠻子、漢人與羌族》,因此本書的精華內容,大體和前二書差不了太多;唯有本書提到了對於現代台灣的「應用」,是其它二書未有的部分……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王明珂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大歷史、太平洋史、特別類型的歷史
212
62
蒐藏
人類學
96
8
蒐藏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17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