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容 簡 介
塞繆爾.杭廷頓這本《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於1960年代後期出版之後,立即在美國的社會科學界引起廣泛的注意和討論,其中甚至包括基於政治立場的攻擊。它出版之後的十年之間,一直是研究開發中國家政治發展的必讀著作。這本書在當時之所以能夠成為政治發展研究的重要著作,因為它挑戰了當時流行的「現代化理論」觀點,同時也提供了理解開發中國家政治發展的另一個視野。它之所以受到其他學者對其政治立場的質疑,一方面是因為本書論點對政治參與和政治改革隱含有負面的看法;另一方面也因為作者對其政治立場似乎過度地執迷。讀者在閱讀本書的時候,除了欣賞作者的淵博知識和經常可見的洞察力之外,也必須隨時對作者的政治之場,保持適度的警覺。
譯 者 簡 介
張岱云
1932年生,1961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現為該校美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副教授。曾參加過聯合國文件的翻譯工作多年,並參加《赫魯曉夫回憶錄》、《八月炮火》、《戰爭與回憶》、《自私的基因》等作品的翻譯。
聶振雄
1938年生,1961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現為該校英語系翻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上海翻譯家協會理事。譯著有《嚴峻的考驗》、《戴西.米勒》、《再見,契普斯先生》、《醫生之家》等書。
石浮(筆名)
1920年生,早年就讀於燕京大學,後畢業於浙江大學外文系。現為上海外國語學院教授,長期從事教學和翻譯工作,翻譯過長篇小說多部,馬拉默德的《伙計》(署名葉封)即其中之一。
寧安生
1957年生,1978年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現為該校美國研究中心講師,曾發表譯著數種。
目 錄
導讀 吳乃德
前言
一、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敗
.政治差距
.政治體制:共同體和政治秩序
.社會力量和政治體制
.政治制度化的標準
.政治組織與公共利益
.參政:現代化與政治衰敗
.現代化與政治意識
.現代化與暴力
.現代化與腐敗
.城鄉差距:城市突破與農村奮起
.政治穩定:公民政體與執政官式政體
二、政治現代化:美國與歐洲
.現代化的三種模式
.權威合理化
.結構區分化
.都鐸式體制和群眾參政
.都鐸式政體和進行現代化的社會
三、傳統政體中的政治變化
.權力、體制和政治現代化
.傳統政治體系
.政策革新:改革與自由
.群體的同化:多元主義與平等
.國王的困境:成功與倖存
.轉化
.共存
.維持
四、執政官式政體和政治衰敗
.執政官式政體的起源
.寡頭政治的執政官式政體到激進的執政官式政體
突破性軍事政變和作為改革者的軍人
.激進的執政官式政體:社會力量和政治技術
.從激進的執政官式政體到大眾執政官式政體
否決性政變和作為監護人的軍人
.從執政官式政體到公民秩序:作為體制締造者的軍人
五、革命與政治秩序
.通過革命的現代化
.革命的體制狀況與社會狀況
.城市與革命
.襤褸無產階級
.產業工人
.中產階級知識分子
.農民與革命
.革命聯盟與民族主義
.以革命的方式發展政治
.共同體與政黨
.墨西哥
.玻利維亞
.列寧主義和政治發展
六改革與政治變化
.改革的戰略和戰術:費邊主義、閃電戰和暴力
.改革:代用品還是催化劑?
.城市知識分子:作為催化劑的改革
.農民:作為代用品的改革
.土地改革的政治
七、政黨與政治穩定
.現代化和政黨
.現代社會中的政治共同體
.無政黨國家的脆弱性
.強有力的政黨與政治穩定
.政黨發展的過程
.政黨體系的適應能力
.農村奮起:政黨體系和農村動員
.政黨和城鄉差距
.通過民族主義鬥爭來動員農民
.通過政黨競爭來動員農民:民主政治的保守性
.兩黨競爭和農村化選舉
.組織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