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登入
下載 App
活動
書籍
暢銷排行
最新書籍
熱門書籍
編輯嚴選
書評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Readmoo 分享書
分類總覽
科幻/奇幻小說
歐美科幻/奇幻小說
拉瑪任務
編輯書籍資訊
想讀
想讀
正在讀
已讀完
工具書
放棄閱讀
移出書櫃
我的評分
拉瑪任務
Rendezvous with Rama
3.5
/
15
作者:
Arthur C. Clarke
出版社:
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語言:
繁體中文
ISBN:
9789574504503
頁數:
304 頁
出版日期:2005/12/10
選擇網路書店
博客來
科幻
科幻小說
小說
奇幻科幻
科幻作品
不錯
翻譯作品
小知堂出版社
借的
中譯科幻小說
完讀書評
3
劃線註記
0
書評
註記
klcintw
寫了書評。
預計2009年會推出電影[http://www.imdb.com/title/tt0134933/]
讚
回應
分享
tglin
寫了書評。
小知堂的拉瑪任務
TG 讀的雜書頗多,也讀過一些自己都不怎麼欣賞的書。但會引起自己「震憾」的情況,過去有過一次,就是小說《尋找諾斯特拉達姆斯的靈魂》,原因是故事劇情太過胡鬧與不夠用心;這一次,則是驚訝於中文翻譯的品質——小知堂的《拉瑪任務》。 以下是 TG 從書的前半部,隨手摘出來的問題︰ 一九○八年六月三十日,莫斯科只差三小時與四千公里的路程就被摧毀,以宇宙的標準來說,這也是肉眼看不見的微小距離。(頁22) On 30 June 1908, Moscow escaped destruction by three hours and four thousand kilometres—a margin invisibly small by the standards of the universe. ——「莫斯科只差三小時與四千公里的路程就被摧毀」,若不對照原文,這句話 TG 就算想破腦袋,永遠也看不懂。克拉克所指的,是 1908 年發生在西伯利亞的隕石墜落事件所引發的大爆炸。原文的意思是說,如果再晚個三個小時,該緯度將因為地球自轉而移動四千公里,而這顆隕石也恰好將正中莫斯科。因此 TG 試著翻譯如下︰ 一九○八年六月三十日,莫斯科差點就被隕石摧毀了;只差了地球自轉三個小時的時間,或者說相隔了四千公里的距離——以宇宙的標準來說,這幾乎是肉眼看不見的微小長度。 以前,天文學家都是以希臘或羅馬神祇的名字來替行星命名,如今卻在印度諸神中搜索枯腸,31/439 號行星因此被命名為「拉瑪」。(頁25) Long ago, the astronomers had exhausted Greek and Roman mythology; now they were working through the Hindu pantheon. And so 31/439 was christened Rama. ——敘述性的文句在本書的譯文中,一向都傾向於白話語法,出現「搜索枯腸」實在突兀,而且詞意不搭。看來,譯者是受到 exhaust、christened 兩個非初級字的影響而不恰當地掉書袋…… 威廉.史坦登博士要不是因為一部價值五十美元的電容器出了問題,必須暫時擱下手邊較重要的計劃,也不會花上整整十五分的時間,握著兩百公尺的遠距離反射望遠鏡不放。(頁26-27) Dr William Stenton would never have been able to grab the Farside twohundredmetre reflector for a full quarter of an hour, if a more important programme had not been temporarily derailed by the failure of a fifty cent capacitor. One astronomer's bad luck was his good fortune. ——英文「子句」互套的結構,直接譯成中文,使人愈看愈緊張。TG 在中學的作文課,如此的中文句法,應該是會讓老師用滿滿的紅字糾正。 這個小世界在軸線上旋轉的時速應該不只一千公里。除非降落在它的兩極,否則,想要在地表著陸,可說是相當危險的事。(頁27) At its equator, this tiny world must be spinning at more than a thousand kilometres an hour; it would be rather unhealthy to attempt a landing anywhere except at the poles. ——原文所用的是剛體力學上有明確定義的 Spin,也就是該行星的「自轉」;中譯用了籠統的「旋轉」,反倒讓人看不懂。另外,中譯本卻將原文的「赤道(equator)」轉速,錯譯成「軸線上的(Axial)」旋轉時速,這只會造成讀者更大的混淆。 拉瑪怎麼可能是物體!任何行星大小的星團都不可能安全地深入太陽系,一定會因為引起騷動而洩漏自己的行蹤。 Rama could not possibly be made of condensed matter. No starsized mass could penetrate so deeply into the solar system without producing disturbances which would have betrayed it long ago. ——拉瑪為什麼不可能是物體,莫非它是幽靈?原文的 condensed matter 譯成「物體」,starsized mass 譯成「行星大小的星團」?太誇張了。TG 試著翻譯為︰ 拉瑪不可能是由壓縮質量所構成的物體。任何具有恆星質量的物質,都不可能不引發星體的擾動而深入太陽系,在距離仍相當遙遠時便必然洩漏出它的蹤跡。 拉瑪星團至少重達十億頓……(頁32) The mass of Rama was at least ten million million tons... ——突然進入太陽系的,不是只有一個小行星(Asteroid、Planet)嗎?什麼時候成了「星團(Cluster)」規模的入侵。那可是銀河系互相撞擊的大事件!中譯者不明白天文學上的術語,造成了「畫蛇添足」的誤用。 他那兩位遠在十光分(譯註︰十光分,光線走十分鐘的時間)外的妻子,還有什麼好埋怨的呢?(頁109) ——唉……不註解還好,註解反而錯得離譜。十光分是「距離」,約合兩億公里。 === 亞瑟.克拉克的講故事方式,一向都是平易近人的。雖然他故事中的「衝突性」不強(出了天大的事,讀者也不會因此而血脈僨張),但絕對不會為了意識表現賣弄文字技巧。 閱讀這部「小知堂」的翻譯小說,TG 若未對照英文原本,實在看不懂這外星來的星體 Rama 到底是怎麼回事。只能藉由本書後半部的探險經歷,大致得到一個比較具體的形象。說實話,TG 至今對於翻譯的出版品,也不過偶爾對專有名詞有些微詞,但這本小說的中文翻譯,的確只能用「不知所云」來形容了。換個比較強烈的說法,這部「中文」小說的「中文表達能力」之拙劣,是我生平以來首度在印刷品上所見識到的。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可能會令中文世界的克拉克迷「抓狂」的劣等譯本。 在閱讀英文版的前幾章之後,TG 看到克拉克在故事中,的確是照著正統學界所採取的方式,一步步地探勘與推測這個神秘的來訪天體 Rama 的真相。其實 TG 並不想學網路上某些專挑英文中譯錯誤的網站的作法(我幾乎不做這種事,算是懶惰吧……),將中英文句對照一番,做一種「放大鏡」式的檢測。然而,針對這部被科幻界譽為經典的小說,出版社對它態度的輕忽卻實在是「太誇張」了。語法、用字不佳,或許可視為讀者個人的主觀偏見,但科學名詞的張冠李戴——數目已經龐大到了「癱瘓全書」的情況——卻是不可原諒的。 誠然,譯者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TG 在對照原文譯文之下,不免為中譯者叫屈——的確不好譯,但編輯與出版社可以採取的另一種作法,則是應當再請另一位專業人士來「審稿」。的確,成本的擴大是一項不可輕忽的因素(如果 TG 尚未娶妻生子,倒是自願無償幹這檔事……)。但將一本科幻界的名著搞成這樣,卻也真不可思議也! ps. 關於書中的異星「Rama」,作者提及是源自於印度神話,即史詩《羅摩衍拉(羅摩王行紀)》。以中國甚早即接觸到印度文化的事實而言,這一個名詞譯成「羅摩」可能較為恰當。再加上英文書名用了外來語「Rendezvous」,與其譯成沒多大特色的「任務」,不如將原書譯成《與羅摩的邂逅》來得有味道。 (發表於2006.1.13、2007.8.20.一修)
讚
回應
分享
philipleets
寫了書評。
我覺得很普通唉,可能是我無法想像書中所描述的那些景觀,空間關係吧!
讚
回應
分享
作者簡介
Arthur C. Clarke
作者其他作品
出版社簡介
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社作品
相關書單
《我的書櫃爆炸了》分享
5972
94
蒐藏
讀過的書
57
0
蒐藏
書單
新增書單
在
34
人的書櫃中
個人
個人書櫃
關注動態
書單
書評
瀏覽
書籍
熱門書籍
最新書籍
編輯嚴選
書單
熱門書單
最新書單
編輯嚴選
網站導覽
買書
看書
閱讀最前線
會員中心
會員中心
登出
×
活動開催中!
Readmoo 祝您猴年行大運!
新年期間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全站3本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