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2951354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從大陸法系角度,來了解及呈現國際法的基本架構與規定。本書內容涉及國際法的意義及法源、國際法的規制對象(主體)、違反國際法的責任及制裁、國際法上的自力救濟及爭端解決機制、武裝衝突法、國際人權法以及國際法在國內法領域中的適用等。此外,本書亦針對國際法最重要的主體──國家,說明各種相關規定:國家的意義、國民、領域、政府及駐外機構,國家的產生、消滅及繼受,國家的管轄等。 ★目錄: 第一章 有關國際法的基本概念 001 第二章 國際法法源 013 第三章 國際法在國內法領域中的效力 051 第四章 國際法主體 067 第五章 國籍 093 第六章 國家的政府與駐外代表機關 109 第七章 國際法的空間 135 第八章 國家的產生及消滅 173 第九章 國家的繼受 189 第十章 國家的管轄 203 第十一章 國際法上的責任 217 第十二章 自力救濟 235 第十三章 爭端解決 243 第十四章 和平保障與武裝衝突法 261 第十五章 個人保護 303 <作者簡介> 黃異 學歷:輔仁大學法學學士 德國蔓茵滋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海洋法律研究所所長、總務長 國立中正大學教授、法學院院長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教授 崇右技術學院教授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教授、系主任、法學院院長 ★內文試閱: 二版序 一九九六年首次撰寫國際法教科書,嚐試順著大陸法系的法學研究立場,來勾勒出國際法的基本架構及基本規定。雖然該書的內涵是「有稜有角」的,但因撰寫該書而形成的一些看法,卻成為本書的基礎。相對的,本書的內涵較為「圓融」。但我自己也心知肚明,本書仍有許多可以改善的地方。不過,此次修訂僅侷限於改寫強行法部分。隨著國際法的發展及各種看法的產生,本書在將來也必然會面臨需要調整的窘境。 本書在條約部分,曾約略說明條約的解釋方法,但卻沒有提及國際法方法論的事。事實上,一套完整的國際法方法論,迄今為止,尚未形成。傳統的國際法研究,甚少關注此事。導致此種情形發生的原因,不一而足,此地無法申論。但在目前國際社會的大環境中,國家都以維護及追求自身利益為首要目標,國際法則立於陪襯的地位,做為國家達成目標的墊腳石。國家經常違反誠信原則(bona fides)濫行主張國際法,已不是新鮮事。一套完整的國際法方法論,對於國家來說,當然是礙手礙腳的。 但是,如果國際社會希望逐步發展成為一個較為和平及符合正義的社會,則國際法應朝向更為周延及妥善的方向發展,而國家應把國際法置於較高的地位,做為行為的指標。為避免濫行主張國際法,國際法方法論,是不可或缺的。國際法方法論,雖不是萬靈 丹,但至少可以讓大家在一條合理的道路上去發現國際法,而避免恣意。 Bleckmann認為,國際法方法論可以經由下列途徑,予以建構(註:Albert Bleckmann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