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就是說故事:電影人一定要會的100種最有力的電影故事技巧
<內容簡介> 語言是電影中最為人熟知、最明顯的元素之一。但電影語言比單純的語言更精妙複雜。這本優秀的電影專業書籍從電影《大都會》到《追殺比爾》,闡述了編劇和導演如何不借助語言,而是運用燈光、剪輯、聲音等電影化技巧,激發觀眾的情緒,從而推進情節、塑造人物,並使影片情節充滿張力。閱讀本書,讀者們可以掌握現代電影製作的重要方法,又可掌握更好地發揮電影媒體戲劇潛力的創造性方法。 下面是你將從本書中學習到的內容: .17個電影語言的結構單元; .100個使場面富有層次的電影技巧實例; .100個電影技巧的解析; .如何把聲音、畫面、攝影機移動做為敍事手段加以利用; .如何在不用語言的情況下表現人物變化; .電影製作者如何使故事和電影技巧結合; 以上內容之外,還有插圖以及100個電影史上經典場面的劇本摘錄。 ★本書特色: 提供100種非語言的技巧,電影敍事的小百科全書。 這本“小百科全書”中包含了一些電影史上令人難忘的片例。雖然受篇幅所限,只列舉了100種技巧,但作者希望這些片例具有足夠的代表性,能夠幫助編劇和導演更理解電影媒體的敍事潛力。 ★目錄: 序 第一章 空間:二維和三維銀幕方向19 第二章 畫面:構圖 第三章 畫面內形狀 第四章 剪輯:普多夫金的五個剪輯技巧 第五章 時 間 第六章 音響:音響效果聲 第七章 音 樂 第八章 場景轉換:聲音和畫面 第九章 攝影機鏡頭 第十章 攝影機方位 第十一章 攝影機移位 第十二章 布 光 第十三章 色 彩 第十四章 道 具 第十五章 服 裝 第十六章 場 地 第十七章 自然環境 <作者簡介> 珍妮佛•范西秋Jennifer van Sijll 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影視系,獲電影藝術碩士學位。她在舊金山藝術學院教授編劇課程,並擔任影視劇顧問。此外,她還為黃金時段的電視節目寫故事大綱,並為環球影業公司、獨立製片人及電視公司擔任劇本分析。 1994年,獲得潘納維申新影人獎(Panavision New Filmmaker award);1995年,因豐碩的教學成果獲得聖荷西州立大學(San Jose State University)吉利安榮譽教職(Gilliand Chair)。 譯者:王旭鋒 譯有《電影電視聲音—錄音技術與藝術創作》、《聲音設計—電影中語言、音樂和音響的表現力》,編著《銀幕再現—與中國當代電影錄音師對話》等多本著作。 ★內文試閱: 第一章 空間:二維和三維銀幕方向 電影空間(film space)是指電影畫格(frame)內的空間動態。一個電影畫格既是靜止的快照,又是活動畫面的一部分。當與運動結合起來,銀幕方向(screen direction)就成了一個強大的故事元素(story element)。 靜止畫面與運動 如同繪畫,畫格內的靜止圖像提供了內在的敍事可能。因為電影是運動的圖像(motion picture),畫格的組合持續變化。此額外的特性帶來兩個重要的敍事元素——銀幕方向和對比。銀幕方向可以提示對立(antagonism)、個性(individualism)、衝突(conflict)等。運動的畫格可以表現變化、類似或差異,或與此相反的靜態(stasis)。 銀幕方向 銀幕方向是指人物或物體的運動方向。 X軸:就像閱讀時一樣,眼睛從左往右運動比較舒適。眼睛很少會反方向運動,因此反方向運動時會覺得不舒適。 Y軸:在銀幕上把物體往下移動好像更容易,這受到我們對重力的感覺的支持。在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