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創造性思考的表徵經驗-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積木活動紀實
<內容簡介> 國內有關積木的書籍非常稀少,本書所涵蓋的議題最完整,包括:積木的類別、功能及發展歷史、如何設計積木角、如何在積木角引導孩子深入探索,以及多個實際教學案例。邀請多位學有專精及經驗豐富的學者專家共同執筆,針對每個實際教學案例作深入剖析,幫助讀者了解理論與實務之間的關係,為現場幼師的入門書。──林佩蓉 愛彌兒幼兒園平日落實學習區活動,提供幼兒豐富的積木建構遊戲,故幼兒除了應用積木實施方案,扮演「社會性戲劇遊戲」,也實踐了「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CTM) 於《學校數學之原則與標準》(2000) 中之五項數學「歷程標準」,即「解題、溝通、推理、連結和表徵」。──許惠欣 書內篇篇精彩的課程紀實,讓我由衷佩服愛彌兒教室中教師們高專業性的教育行動,也讓我嚮往回觀幼兒園教室中的生活。若回到Froebel所建構之幼兒教育內涵的觀點,那「積木」更是具專業品質幼兒園不容忽視提供給孩童的「恩物」。──倪鳴香 一本不論是積木課程活動的發展實例或是活動後的課程解析,都能吸引著閱讀者,不斷反芻與再三玩味的幼教積木課程專書。──張斯寧 <作者簡介> 馬祖琳 美國普渡大學課程與教學博士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 戴文青 美國密蘇里大學兒童發展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曾任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研究企劃專員 著作:《學習環境的規畫與運用》(1993年,心理出版社) 臧瑩卓 美國南加大幼兒教育碩士 新生醫護管理專校幼兒保育科講師 曾任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研究企劃專員 編著:《嬰幼兒學習環境:理論與實務》(2006年,群英出版社) 林意紅 美國Bank Street College幼兒教育碩士 曾任台中市愛彌兒幼兒園研究企劃專員、永春分校園長 撰述:《甘蔗有多高》(2001年,信誼基金出版社) 《鴿子》(2002年,信誼基金出版社) 愛彌兒幼兒園教學團隊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日,高琇嬅老師在台中市創辦愛彌兒幼教機構,擁有一群追求幼兒教育核心價值,不受市場功利思潮影響的專業團隊(高琇嬅老師曾任慈明高中代理校長,並於二○○四年協助佛教普暉法師於台中市創辦私立慎齋小學)。 ★ 目錄 第一篇 基礎篇 chapter 1 積木的歷史沿革 第一節 積木的發展與演變 第二節 積木的類型 chapter 2 幼兒積木遊戲的發展與功能 第一節 積木遊戲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積木遊戲的教育功能 第三節 支持性的積木遊戲情境 chapter 3 積木的教學運用 第一節 積木區環境設置 第二節 老師在積木區的角色 chapter 4 愛彌兒主題課程實例—用積木蓋的書店 第一節 「用積木蓋的書店」課程紀實 第二節 「用積木蓋的書店」課程解讀 第三節 以建構主義為出發點,透視孩子探索認知概念的歷程 第二篇 表徵篇 chapter 5 幼兒積木創作的表徵經驗 第一節 積木的媒介功能與價值 第二節 表徵觀點的積木遊戲 第三節 積木遊戲的表徵經驗階段論 第四節 認知遊戲觀點的積木遊戲 chapter 6 幼兒表徵能力的成長軌跡 第一節 愛彌兒積木活動實例:兩歲小小孩的方案—積木區的娃娃車 第二節 積木娃娃車活動分析 chapter 7 自由創作與想像的表徵形式 第一節 愛彌兒積木活動實例:迷宮 第二節 積木迷宮活動分析 chapter 8 戲劇遊戲場景的建構 第一節 愛彌兒積木活動實例: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