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奕心理學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2980194
  • 出版日期:2011/10/01
<內容簡介> 本書檢驗了最具影響力的心理動力學與心理學理論,以解釋人們賭博的原因。一開始作者就提出「人為什麼要賭博?」的問題,接著回顧許多臨床、實驗室,以及田野研究人員所提出的理論。心理分析理論學家們,包括佛洛伊德、馮‧哈汀伯格、費尼切爾、伯格勒、西梅爾、格林森、史德喀爾還有其他學者都認為,賭博代表一個以上源自於幼年時期情緒創傷的人格固著。 書中關於「博奕行為心理學」的章節包含了由史金納和巴甫洛夫所提出的學習理論原理,以及討論博奕被認為是對某些增強設計及環境暗示的制約反應。有關「博奕認知心理學」的章節則是著墨在較近期的研究者的想法和研究發現上,他們主張持續性賭博是許多賭徒不切實際的期望、錯誤信念,以及非理性思考所造成的結果;同時也強調博奕作為一種形式的娛樂與博奕變成一種強迫症之間的差異。 本書作者提出了各種建議,並解釋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控制他們的賭博行為,而有些人卻是即使賭到丟了差事、失去家庭,乃至輸光了所有的實質財物卻仍欲罷不能。Aasved博士全面檢驗了在博奕研究領域中居領導地位的研究成果及理論上的說明,幫助讀者更加深入瞭解病態性賭博的成因。 ★目錄: 第一篇 心理動力學取向──幼年經驗的影響 15 第一章 精神分析理論:早期觀點 17 一般的假設 18 漢斯.馮.哈汀伯格:開路先鋒的努力 24 恩斯特.西梅爾:以排便方式表現出上癮的衝突 26 威廉.史德喀爾:逃避、興奮、潛在的同性戀與虐待狂 27 西格蒙.佛洛伊德:未竟之戀母∕殺父念頭 31 奧托.費尼切爾:命運之父與幸運女神,理想的雙親形象 35 艾德蒙.伯格勒:口腔期、嬰幼兒全能感以及心理被虐狂 37 拉爾夫.格林森:性的昇華 42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論:後期觀點 49 達瑞爾.波倫與威廉.波伊德:異議並與傳統切割 50 彼得.富勒:賭博、新教徒倫理、資本主義經濟及肛門性慾 56 其他近期觀點 62 理查.羅森索爾:自我欺騙的心理動力機制 64 大衛.紐馬克:命運與權力需求 67 對精神分析理論的批評 68 權力需求與依賴衝突 82 人格理論的批評 86 第三章 人格理論 79 尋找一致的特質 86 特質組合 92 第二篇 行為心理學──賞罰及聯結學習的作用 101 第四章 學習或增強理論 103 學習理論與精神分析論 104 操作制約 106 增強設計 107 賭博遊戲的持續性與結構特徵 109 古典制約 114 古典制約與線索暴露 114 行為完成機制 116 增強理論的評論 117 反對的觀點 117 防禦性反應 120 增強理論的科學測試 121 第五章 需求狀態及驅力減低 127 作為遊戲形式的賭博 128 緊張消除假設:賭博是情感的依靠 131 激發及感覺尋求 136 歐文.高夫曼:「行動」假設 139 遊戲、感覺、存在主義及自尊 140 最佳激發強度及上癮 141 馬克.狄克森:雙重增強假設 143 R.I.F. 布朗:變動比率情緒增強作用 145 在各種情況之下的激發 146 R.I.F. 布朗:沈迷的雙相效應 149 檢測激發及感覺尋求假設 152 激發是一項要素嗎? 152 感覺尋求是一項要素嗎? 157 需求狀態或驅力減低模式的評論 164 第三篇 認知行為心理學──期望及信念的作用 175 第六章 非理性思考 177 機率的偏誤估計 179 賭徒的謬誤推理 181 持續性及翻本 183 歸因理論 185 對控制的幻覺 187 因果及預知 187 競爭、選擇、熟悉度以及介入程度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