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的力量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與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台記者莫比爾(Bill Moyers),在喬治.盧卡斯的天行者牧場、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三次對話編輯而成。 坎伯的學問遍及人類學、考古學、生物學、文學、哲學、文獻學、(超)心理學、比教宗較學、藝術史及流行文化等領域,由此融匯成其獨特的神話學見解,並因此奠定了他在神話學的歷史地位,成為一代宗師。 坎伯除了在學術及專業著作上享有聲譽外,也活躍於大眾文化及娛樂的領域中。喬治.盧卡斯的經典之作《星際大戰三部曲》,便是受到坎伯的神話概念「英雄的冒險旅程」影響而拍攝完成的。 閱讀本書,你會發現文中字字珠璣,給讀者無限啟發,例如「從腐爛中才有生命出來」、「每個人出生時都是個英雄」。坎伯以生動、平易而富於魅力的筆調,展現了他一生神話學研究的精髓,賦予現代人在平庸、貧血的生活中,另一種思維觀照和超越。 ※本書原書名《神話》 ★目錄: 序 神話學探索的文化啟蒙意義 ◎傅偉勳 序 我們需要重興喚醒創造神話的活力 ◎李豐楙 喬瑟夫.坎伯簡介 ◎朱侃如 原著編輯說明 ◎Betty Sue Flowers 導論 ◎Bill Moyers 神話與現代世界 內在的旅程 第一個說故事的人 犧牲與喜悅 英雄的冒險 女神的贈禮 愛情與婚姻的故事 永恆的面具 <作者簡介> 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 當代神話學大師。一九○四年生於美國紐約市,一九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去世於夏威夷家中,享年八十三歲。著有《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神話的智慧》(Transformations of Myth Through Time)、《神話》(The Power of Myth)等書(以上皆由立緒文化出版) 譯者:朱侃如 中興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天普大學新聞碩士(主要研究媒體所有權及新聞倫理問題),資深翻譯工作者。譯有《神話》、《坎伯生活美學》、《千面英雄》、《女性主義》、《榮格心靈地圖》、《哭喊神話》、《權力與無知》、《焦慮的意義》等書(以上皆由立緒文化出版)。 ★內文試閱: 導論/莫比爾(Bill Moyers) 喬瑟夫.坎伯死後的幾個星期裡,我不論走到那兒都會想起他。 從時代廣場的地下鐵車站走出來,我不由得感到擁擠人潮散發出令人窒息的壓力。我自己在心底笑了笑,忽然想起坎伯曾在這裡經驗到的個意象:「最新輪迴轉世的伊底帕斯(Oedipus),是接續上演的美女與野獸羅曼史。他正站在四十二街與第五大道的街角,等待著交通號誌的變換。 在休斯頓(John Huston)依喬哀思(James Joyce)原著改編的最後一部電影「死者?」(The Dead)的預演會上,我又想起坎伯。他早期的一部作品,乃是了解《芬尼格.威克》(Finne gans Wake)一書的關鍵。喬哀思認為人類苦難中有所謂的「最大與恆常的苦難」,坎伯把這看成是古典神話學中的基本主題。他說:「造成所有苦難的原因,就是生命必然會死去這個事實。假如生命被肯定,死亡便無法被否定。」 有一次當我們正在討論苦難這個主題,他先後提到喬哀思與伊鳩札留客(Igjugarjuk)。「誰是伊鳩札留客?」我問。幾乎不可能正確發出這個名字的音來。坎伯回答說:「哦!他是加拿大北部一個愛斯基摩部落的巫師。他曾經告訴過歐洲的訪客:『生命遠非人智所及,它由偉大的孤寂中誕生,而只有從苦難中才能觸及。困厄與苦難才能使心眼打開,看到那不為他人所知的一切。』」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