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黑咖啡,苦澀中自有甘甜
<內容簡介> 真心面對痛苦.苦中自有樂果 將人生的痛苦與磨難,視為一杯原味的黑咖啡, 品嚐時的苦與甜,全在於個人體驗的況味。 人生豈能一帆風順? 當你遭逢生命中無可抗拒的痛苦、磨難、意外與死亡時, 將如何面對?又如何從中解脫? 作者由其自身的經驗出發,以及四位真實事件當事人的現身說法, 敎人如何坦誠面對人生的痛苦與横逆, 並藉由榮格學派的心理分析及佛教教義的啟發, 闡述人生之苦與受苦的意義, 讓人能超越痛苦,進而發現生命的真諦。 真心面對痛苦.苦中自有樂果 ——人生沒有真正的痛苦,只有不滿足的苦。 ★目錄: 導 論擁抱痛苦 第一章恩賜的苦果 人生來即苦 我的故事 點石成金 人生為何有趣 第二章磨難生慈悲 磨難與慈悲 慈悲啟示錄 掙脫情結之網 第三章從復元中成長 童年坎坷未必無益 保護自我的力量 協助: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希望:為生命開啟另一扇窗 意義:建構不一樣的人生 女性成長中的隱含之利 第四章重新看待自己 任憑自我消逝 本無本我 走過傷痛的女人 圓融與依賴 第五章超越人生之苦 磨難緣起 超越作用 襌師的頓悟 負面情緒 再生 第六章自在與「苦」為伴 教導:苦對人生的益處 謝辭 註解 ★內文試閱: ‧作者序 擁抱苦痛 只要我們誠懇面對人生的平凡有限與不完美,正視無可避免的失落、疾病、衰老和死亡等這些生命中較深層的苦痛,到頭來總會醒悟人生的意義。 我這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研究受苦的問題上。小時候,我經常處在不幸與衝突的環境中,眼看周遭的大人們飽受貧窮、家庭紛爭和恐懼的侵襲,而根本無能為力。青澀少年時,我找到一生的職志:希望為情緒和人際關係的苦痛,找出原因和解藥。長大成人以後,我投注無數時間,傾聽人們訴說他們的困擾,研析造成這些困擾的因素。身為心理學家,我是在我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在我的心理諮商室,還有透過觀察與經驗的研究,研究人們的成長發展。 現在,我了解到乖舛童年對我的好處,也了解自己是那麼的幸運,得到足夠的支持,把一切不愉快的遭遇轉化為知識,並能和別人感同身受、共同分享。 如果早年的坎坷際遇,不是那樣地應接不暇,或者我有特異功能、懂得看水晶球,我想我的一生大概不會比現在過得更有意思。做為心理醫生和心理分析家,我每天都能獲得新的啟示,打開人生意義的新境界。要是沒有童年的橫逆,我怎會那麼早就對人生的痛苦產生好奇,而想要尋找生而受苦的人生意義呢?這個覺醒引領我走向心理學的專業領域,教導我不可絕望,要勇敢面對人生的困苦。我觀察、聆聽那些滿心痛苦的人向我訴說,也研究他們的人生遭遇,之後我變得心中愈來愈有希望。我們來這世界走一趟,為的似乎就是要為橫逆找到目的,把困難轉化為成長。 這本書講的是「恩賜」──啟示、慈悲、再生──磨難和苦痛的果實。目的在引導讀者了解,為什麼有時候橫逆可以轉化,有時候它又只能帶來更多悲慘的命運?我所引用的發展理論,來自心理學(尤其是卡爾.榮格的思想)、心理分析以及佛教思想,同時以心靈創傷復元者的親身經歷為引證。 由於本書的重點放在復元和再生,因此我不準備詳細討論創傷、虐待或失落的病態影響,雖然我對這些影響知之甚詳。身為榮格學派分析家和心理學者,我很清楚創傷所帶來的病理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