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時讀通次元
輕鬆探索次元,飛向宇宙,浩瀚無垠! 結合時間與空間;橫跨數學與物理學 科幻迷、動漫狂不能錯過! 所有宇宙居民都能讀懂! 快來培養自己,成為偉大科學家! 宇宙中充滿疑點,解答盡在本書! 為什麼要探討「看不見的」次元空間呢? 為何要將宇宙的實際現象整理成數學形式? 次元決定於軸量? 由兩個數值決定的空間是二次元? 一維度的線是物體交接的「邊界」、是溫度計的數線,但不是畫在紙上的線? 只要找出「零維度的點」,就能穿越時空? 各個次元並非獨立存在,低次元隱藏在高次元之中? 宇宙中有到底有幾種維度? 世界上存在著「一維度」的生命體? 在我們生存的三維度空間中,實際存在著「一維度運動」? 愛因斯坦為何偉大? 如何「3小時」讀通次元── 用貢丸理解「次元」?! 一顆貢丸屬於三維度空間; 將貢丸切成兩半,切面屬於二維度空間; 刀子對準此切面中央切下,切面上的切口所形成的線(邊緣),屬於一維度空間; 刀子再垂直此線切下,在切口的尖端形成的點,屬於零維度空間。 但是!更高的次元該如何理解呢? 用俄羅斯娃娃理解「碎形」?! 將位於最內層的俄羅斯娃娃放大,形狀會近似最外層的俄羅斯娃娃; 將曲線的任一部分放大,形狀會近似整體曲線, 這種「部分」與「整體」相似的圖形,稱為碎形! 但是!碎形曲線都屬於一維度嗎? 從數學、物理學、大統一理論,到統一所有作用力的「萬有理論」…… 課本草率介紹的歷代科學家, 擁有你所不知的偉大理想?! 探索次元,邁向未知,探求科學研究與人類文明的終極目標吧! 歐幾里得幾何學探討曲率為零的空間; 黎曼的n維流形,在數學上,探討曲率不為零的空間; 愛因斯坦將n維流形應用於物理學,創造廣義相對論! 《3小時讀通次元》帶你沿著歷史長河, 吸收歷代學者的知識精華, 一步步揭開浩瀚、未知而迷人的宇宙面紗! 本書以次元為主題,探討眾多數學家、物理學家、科學家的時空理論,爬梳次元研究的歷史,涉及各研究者的軼聞,用巧妙的比喻、易懂的解說、詳盡的介紹,一一為讀者解開對宇宙、時空的疑惑!內容包含:次元基本定義、平行公設、歐幾里得幾何學、黎曼幾何學、牛頓絕對空間、黎曼彎曲空間、愛因斯坦相對論、萬有理論、卡魯札-克萊茵理論、楊-米爾斯理論、弦理論、M理論、膜宇宙論……等眾多理論,讓讀者更靠近未知的宇宙。 ★內文試閱: 本書是從各位眼前出現的一個球體(圖一)開始講起,隨著各章節的行進,會讓各位看到許許多多複雜離奇的世界。 說到「多維度」或「額外維度」等等,在物理學界或天文學界中才會使用的專有名詞,近年來這些新用語廣泛地在大眾之間流傳,當初筆者以維度作為本書的主題,造成這樣的科學新話題成為本書無可避免,非提不可的主軸。 前面提到過的球體,並非像乒乓球一般,內部的空間是中空的,而是整個球體內部每一角落都充滿物質。看著這個球體,我們說這是立體的物體,或著稱為三維度的物體。有些人會使用3D或three-dimensional等現代風格的稱呼。 這個球體擁有長度、寬度與高度:三個軸量,以此來延伸並定性空間上的定義,就是我們平常稱之為的三維度。 這裡所說的維度是指數學或物理學中所使用的名詞,是維度本身的定義,並不是指社會意義或者比喻說法,「我和你不是活在同一維度(次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