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夢想麵包屋:從委託到完成,建築家與麵包師傅的書信往來
從委託到完成,建築家與麵包師傅的書信往來
透過往來書信的手寫溫度 譜出宛如窯烤麵包般樸實的敦厚情誼 一段建築師與業主以兩人三腳的精神 在嘗試與失敗中共同努力的建屋紀錄 某天,東京的建築家中村好文收到一封來自北海道麵包師傅手寫的委託信: 「請您幫忙我們實現蓋一棟小麵包屋的夢想。」 我們的麵包,幾乎都是出爐後就不加工的樸實麵包。我認為房子也是,最好是簡單而樸實、讓人感覺沉穩,自然而然會想待在裡頭。但願我能在這樣一個寧靜又充滿期待的空間裡,走過歲月。(神) 在神先生的家中,可以確實感受到腳踏泥土生活的氛圍。既不張揚、也不低調,是一種相信自己、盡其所能、滿足的日子。這份富足與神聖令我感受深刻。簡單來說,這就是「誠實的生活」吧。這是一棟完全包容了誠實的生活方式、又極其簡樸的住宅。我希望能確實延續這樣的精神,與神先生一家人懷抱著愉悅與慈愛,全心投入,完成「小麵包屋」這個對建築家來說再有意義不過的工作。(中村) 2009年3月,建築家中村好文收到一封親筆所寫的信,寫信的是一個住在北海道開麵包店的師傅神幸紀,他想委託中村幫他設計一間兼具生活與工作的麵包小屋。這封充滿手感溫度的信感動了中村,因而展開一個為期近2年的設計案,以及一段至今仍持續的友好情誼。在這期間,中村與神不斷透過書信往來分享理念、溝通想法,雙方的默契與信任也從中慢慢滋生。而麵包屋就在這一筆一語中從夢想轉化成雛形、落實為設計圖,最後真實佇立在北海道的土地上。如同中村所言:「這些平淡的書信往返累積,也許就像堆石頭蓋房子一樣。那一顆顆看似平凡的石子,終有一天,會凝聚為堅固又充滿存在感的房子。」這棟麵包屋的完成,紀錄的是一段建築師與委託人的書信往來,共同打造夢想建築的真實過程。 ★內文試閱: 1您好。在下是神幸紀,住在北海道的真狩村…… 2009年3月7日 中村好文先生 您好。在下是神幸紀,住在北海道的真狩村。 在這小小的村子裡,我與妻子以及四歲的長子居住在車庫改裝的小屋,以經營麵包店維生。 我在距離小屋不遠的地方蓋了一座柴窯,在那兒烤麵包。麵包工房與柴窯是分開的,所以必須要走到外面才能作業。此外,麵包店的店面很小,只要有四位客人上門,就會顯得侷促不已。最近我對這樣的狀況深感不便,加上因此而衍生的許多問題,於是計畫要蓋一棟新的房子,並且擴充烤麵包的柴窯。 由於我們家是靠賣麵包維生,理所當然的這棟建築不但是用餐的場所,也是養育孩子的地方,更是生活和工作的空間。 目前,我的生活與工作界線是模糊不清、融合在一起的。希望拜託您設計一間能夠包容這樣的生活方式、隨心所欲、簡單樸實又明亮的房子,才提筆寫了這封信。 我們的麵包,幾乎都是出爐後就不加工的樸素麵包。因為麵包不做裝飾,捏麵糰時總會先想像烤好出爐的樣子。我認為房子也是,最好是簡單而樸實、工作起來感覺很沉穩,會讓人自然地想待在裡頭。 可以設置大柴窯的工房,砍柴小屋與堆放柴火的空地,明亮舒服、不用太大的店面,相依在這些空間一角的生活場所。不過於顯眼、外觀看起來不像做生意的店面,而是普普通通的建築物。這就是我們心目中的麵包店。 我想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生活的真狩村。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