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遊
電影概念書
《郊遊》電影概念書——多面向夢境的蔓延與透視 蔡明亮電影世界的美學與堅持 一種觀看的藝術,找回時間、速度與自由 本書收錄: 蔡明亮導演最新創作手記 《郊遊》幕前幕後劇照、劇本、場景故事、國際專訪與影評 以及蔡明亮與他的演員之間,最深情的注視與對話—— 蔡明亮與李康生20年來唯一一次公開對談 老班底陸弈靜、楊貴媚和陳湘琪的感性告白 《郊遊》從劇本、拍攝到剪接,最大的功課就是如何減少敘事性、捨棄所謂的劇情,畫面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有一種沒頭沒尾的感覺,卻產生一種斷裂的即時的情緒呈現,非常活生生。每一個鏡頭就是演員一個動作的完成和現實時間的流逝,同時捕捉自然光影的流動與現場環境音的變化,我覺得非常好。整個影片的結構沒有起點,也沒有結束。——蔡明亮 *電影《郊遊》榮獲第70屆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第5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也是蔡明亮導演第11部劇情長片。 看見蔡明亮: 每一次的創作經驗,我們都像是走在心靈懸崖的邊緣,充滿危險與未知的挑戰。當我們演員怯懦、躊躇不前,他會耐心等待,一旦時機成熟,適時伸手推我們一把,幫助我們穿越自我設限、騰空躍起……飛翔……——陳湘琪 他有著如修行者的形相,隨著歲月增長越來越像。——楊貴媚 蔡明亮作品的動人,正在於有著聖徒般執著與近乎盲目的愛,且無人能挑戰與撼動這個愛。因為這樣的愛,也許源自於童年逝去的祖父、或來自於一起歷過現實的李康生;而且這樣殊異的愛,經由蔡明亮「疏離、孤獨與流亡」的作品,緩緩也同感地流經我們所有人的心底。——阮慶岳 《郊遊》的影片世界想要展現的已不再是一般劇情長片交代情節的功能與目的,而是嘗試將影片人物一絲一毫的狀態逼現於時間之中,讓身體與環境、精神與片刻、行動與破碎景觀之間的種種處境與狀況,一一地顯現:壓倒的、侵蝕的、抵抗的……。——孫松榮 ★內文試閱: ‧導讀 旅途 大部份沉默 康愛睡 我喜歡看窗外 書 睡的康 畫他睡相 也畫陌生人睡相 有人睡帶微笑 知道有人會看的緣故吧 康打呼 太大聲我就拍他一下 有時被自己鼾聲驚醒 又睡 那些睡的人都像小孩 金色陽光鑽進他們的夢 吻他們的頭髮 臉 睫毛 手 ‧摘文 幕後故事 您在廢墟勘景時發現了一幅河岸壁畫,什麼觸動了您的心,讓您改變了想 法,捨去原本強烈的劇情,保留這幅畫,成為電影裡很重要元素? 我根本不知道高俊宏這個人,剛好接了南藝大的課,南藝大的龔卓軍主任到剪接室看我,看到影片中的壁畫,覺得好像是他學生的作品,才認識高俊宏,原來是非常有名的台灣藝術家,正進行他的湯姆生計畫,以炭筆作畫,已經有一段時間。 我在樹林廢棄的台汽廠,被嚇到,簡直震撼,一整面牆,像一面巨大的鏡子,鏡子裡是典型的台灣原始地貌,層疊的山巒,鵝卵石和溪流,鏡子前面,四周就是廢墟,斑駁的牆,陷塌欲墜的天花板,還有破碎的水泥地,那鏡子裡映照的是哪裡?是這整棟水泥大樓的記憶嗎?站在鏡子前,竟然看不到自己,好像在看一個夢,又好像是一場幻滅,我想每個人遇到這幅畫都會站很久,最後的一個鏡頭也是我們的殺青戲,沒給小康和湘琪特別的指令,只說可以站很久,就看著那畫,同時計算窗外高鐵經過的時刻,估計有三至四班車,拍了兩次,第一次拍了三分鐘就停,忘了什麼原因。第二次拍了好久,我盯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