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臺北師範校史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1173801
<內容簡介> 從芝山巖學堂、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臺北師範學校,一脈相承再擴展出來的各類學校,就是臺灣近代學校教育的源頭。北師校史不僅是臺灣教育史的核心,同時也建構出臺灣美術史、文學史、音樂史、政治社會運動史中最重要的篇章。歷史經驗的教訓是奮發向前的動力,也是未來發展的指南針,精彩圖輯最能鮮活大家過往的歷史記憶。讓本書以圖從頭說起北師這個金字招牌的光榮事蹟,以及臺北教育大學淵遠流長的故事。 ★本書特色: 詳盡敘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從始至今的創校史。 ★目錄: 序 圖說臺北師範校史(一~三章) 目錄 1 立基:從芝山巖學堂到國語學校1895-1896 1.1. (本時期校史概說) 1.2. 校史從芝山巖開始 1.3. 總督府國語學校開校 1.4. 國語學校的附屬學校 1.5. 女子師範教育的先聲 1.6. 郊區的大安公學校 2. 宏業:台北師範學校1919-1927 2.1. (本時期校史概說) 2.2. 臺灣教育體系的制度化 2.3. 文武町,三線道,大南門大學校 2.4. 1920年代師範學校的學生生活 2.5. 入學的窄門 2.6. 北師學潮拔刀事件 2.7. 大安公學校裡的國師校友 3. 薪傳:臺北第二師範學校的成立與合併1927-1945 3.1. (本時期校史概說) 3.2. 下內埔芳蘭之丘的北二師 3.3. 萬中選一的入學試驗 3.4. 在教室與學寮間度過的青春歲月 3.5. 武裝化的學生身體 3.6. 鍛鍊身心的競技與課外活動 3.7. 邁向廣大的教育現場 3.8. 台北第二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 3.9. 北二師學生騷動 3.10. 一二師合併,戰時女子部疏散 <作者簡介> 何義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簡宏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文系博士班) 蕭柏暐(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 江杰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 許嘉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林智遠(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友服務中心秘書) 殷婉軒(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內文試閱: 1.立基:從芝山巖學堂到國語學校1895-1896 1.1. (本時期校史概說) 1894夏天,清朝與日本為了朝鮮問題爆發甲午戰爭,清朝戰敗,隔年兩國簽訂馬關條約,明定臺灣、澎湖成為日本之領土。在此之前,日本並沒有治理海外殖民地之經驗,為了統治這個異民族居住的島嶼,日本政府積極籌畫。日軍來台之初,雖曾遭逢各地民眾的抵抗,但因武力懸殊,北部地區很快就被控制。1895年6月17日,日軍在臺北城內舉行了始政儀式,開始著手建立其統治體制,同時也逐步導入完整的近代新式教育制度。 臺灣總督府體制下,負責建立近代教育制度的是民政局代理學務部長伊澤修二。依照日本著名教育家伊澤的規劃,臺灣教育事業大致可分為緊要事業與永久事業兩部分,前者目標在於培育當局急需的語言人才,包括臺日籍教師與官吏,後者目標則是創設國語學校與師範學校。依照原定計畫,國語學校培育日籍教師與新領土統治工作者,師範學校則是培育臺籍教師的機構。為了培養語言人才,1895年7月12日,伊澤領導學務部員在芝山巖開漳聖王廟,開始進行臺灣語言研究,並積極推動國語傳習工作,這就是最初的「芝山巖學堂」。在邊上課邊摸索研究臺日語言教材編纂的情況下,四個月後學堂有了第一批畢業生,而臺灣史上第一本日語教科書《日本語教授書》也在此時誕生。 1896年3月31日,總督府公布直轄學校官制,芝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