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佛陀啟示錄:我在阿姜.查道場的修行紀錄
<內容簡介> 帕那那查特寺──位於泰國西北的一座國際叢林寺院,由阿姜 查的弟子所主持。阿姜 查的教法是以持戒為特色。提姆.沃德,一位加拿大的記者,為追求內觀生命的義諦,不辭辛勞地來到這裡。在三個月的尋道過程中,作者對自己、對僧團乃至對法義,都有深刻的體認。本書不僅是他的修行心得,也呈顯一種生命向上之道的積極意義。 《現代佛陀啟示錄》一書,語言幽默,反對崇拜偶像,又深具啟示性。全書充滿了比喻、趣聞和精神上的內觀。同時,它也是一本富有吸引力的旅遊書籍。 該書表現了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寫作方式,是關於形上的事物的新聞報導的極好例子。在這物質主義的時代,作者開拓了另外一種現實存在。 一位加拿大的記者,為追求內觀生命的義諦,不辭辛勞地來到泰國西北的一座國際叢林寺院。在三個月的尋道過程中,作者對自己、對僧團乃至對法義,都有深刻的體認。本書不僅是他的修行心得,也呈顯一種生命向上之道的積極意義。 在帕那那查特寺中的生活,意味著身體和思惟都要瘦弱和克制。提姆.沃德發了誓願,剃光了頭髮和眉毛,穿上僧袍,並努力地遵守佛陀早已制定下的兩百二十七條戒規。在這兒,僧眾早上三點起牀晨誦,然後是托鉢;他們不能殺生,所以必須忍受大羣的蚊子、幼蟲和螞蟻的叮咬;叢林小路上的蠍子和眼鏡蛇,使得他們每走一步都要留心,這也是佛教的美德之一。他們一天只吃一頓飯。 本書語言幽默,反對崇拜偶像,又深具啟示性。全書充滿了比喻、趣聞和精神上的內觀。同時,它也是一本富有吸引力的旅遊書籍。 ★本書特色: 「除非你在觀想中取得進展,否則不要開口。」這是一句佛家名言。 在泰國東北部叢林的深處,位於寮國邊境附近的一個山洞裡,發現了一個已經坐化了的比丘,他的屍體已經萎縮,但身體依舊保持著蓮花坐姿。顯然,他是在禪定中慢慢走向死亡的,他親自體驗到了身體萎縮和腐化的過程,這個比丘的照片現在還放在帕那那查特(其意為國際叢林)寺的祭壇上,做為其他還在追求解脫的追隨者的啟示。 提姆.沃德,一名加拿大籍的作家和新聞記者,他以自己的方式尋求開悟,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待在這座叢林寺院中。這個寺院是東南亞最嚴格的寺院之一,它由南傳佛教的比丘主持,僧眾還遵守著佛陀在兩千五百年前制定的戒規佛法。 《現代佛陀啟示錄》(英文書名──What The Buddha Never Taught)一書,源自於作者在帕那那查特寺中的經歷。在這一寺院中,一半以上的人是西方人,他們之中包括:「芝加哥先生」,以前曾是美國房地產的百萬富翁;柏西,性情古怪的英國信徒,專注於他那個被封住了的脈輪;馬克,紐西蘭來的醫生,尋求死亡的真諦;路克,一個德國比丘,由於打坐過度,雙膝都動過手術;吉姆,長像和作者如同孿生兄弟,他來自美國,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在寺中,他們建立了友誼,他們的談論所涉及的層面相當廣泛,包括:地獄、自殺、死亡和痛苦的含義,信仰、業力、開悟,以及怎樣從水箱中清除螞蟻而不致於殺死它們。 在帕那那查特寺中的生活,意味著身體和思惟都要瘦弱和克制。提姆.沃德發了誓願,剃光了頭髮和眉毛,穿上僧袍,並努力地遵守佛陀早已制定下的兩百二十七條戒規。在這兒,僧眾早上三點起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