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戰略
<內容簡介> 本書集結一代戰略研究泰斗鈕先鍾老師的十六篇論文,藉由詳細的歷史考證與戰略、戰略分析,詳述中外古今偉大將領運籌帷幄、身先士卒之「將道」,以及關鍵戰役背後精彩的神機妙算。每篇皆深入剖析每個特殊的時空環境下當事者應該做出如何應變,以收天時地利人和之效。既是精彩的戰爭紀錄,也是對當時政治、科技、社經概況的考察。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中國篇】 第一章 論晉楚城濮之戰 第二章 從戰略觀點看戰國時代 第三章 楚漢相爭的戰略分析 第四章 論韓信用兵 第五章 從戰略觀點看三國時代 第六章 北宋為何積弱不振? 第七章 明末三大戰略思想家 第八章 孫中山先生的外籍軍事顧問:荷馬李 【第二篇 西方篇】 第九章 修昔提底德與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第十章 論坎尼模式 第十一章 亞歷山大的將道 第十二章 菲德烈大王與其將道 第十三章 論拿破崙的成敗 第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始——八十年回顧 第十五章 從希里芬計畫談到馬恩河會戰 第十六章 興登堡與坦能堡會戰 <作者簡介> 鈕先鍾 江西九江人,1913年7月生,南京金陵大學理學士。曾任《臺灣新生報》總編輯、國防計畫局編譯室主任、軍事譯粹社發行人、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等。曾任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榮譽教授及三軍大學榮總講座教授。譯作近九十種,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西洋世界軍事史》、《島嶼浴血戰》、《希特勒征俄之役》、《二十世紀名將評傳》、《戰爭藝術》、《戰爭論精華》、《戰略論》、《戰爭指導》、《戰略緒論》等等。著作涵括戰史及戰略,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戰略漫談》、《現代戰略思潮》、《西方戰略思想史》、《歷史與戰略》、《戰略研究入門》等書。 <內文試閱> 第五章 從戰略觀點看三國時代 壹、 引言 從戰略的觀點來看我國的歷史,有兩個時代可以稱為「黃金時代」:第一個就是楚漢相爭的時代,第二個就是三國鼎立的時代。在這兩個時代中有許多戰略人才出現,他們的表現都很傑出。在我國的全部歷史中可以算是很難得一見的盛況。但這兩個時代之間又有一個顯著的差異。秦楚之際,人才是集中在一方面,遂終成統一之局。三國時期,人才卻分散成為三大集團,於是也就造成了分裂的後果。雖然有如此的差異,但這兩個時代的故事又都是一樣地值得後人欣賞和研究。 以時間而論,三國時代要比秦楚之際較晚,照理說,史料應該比較豐富,所以研究工作也似乎應該比較容易。但事實並不如此。首先必須指出陳壽的《三國志》對於戰爭的記載遠不如《史記》那樣清楚。《史記》的記載雖然也還是很簡略,但對於重大的會戰我們從紀錄中還是可以摸索到一點輪廓,但《三國志》在這一方面所能提供的資料就差得多了。 其次,最足以產生混淆的就是《三國誌演義》這一部小說。因為這部小說已經暢銷幾百年,幾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所以其影響力之大簡直難以估計。但是小說中的敘述與歷史有相當的差距,尤其是對於時間的記載有許多差誤,對於人物的評述也有很多扭曲。其在社會傳統認知中所產生的不正確印象也就變成了精密研究的絆腳石。 因此,三國時代的精密歷史研究是似易實難。不過對於本文的目的而言,又多少並不那樣悲觀,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只想從現代戰略的觀點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