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新版)Cinema Semiotics From Classical to Digital
從古典到數位時代
<內容簡介> 《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新版)》是電影理論工作者齊隆壬長期研究的成果,詳細耙梳並剖析符號學的發展源流與變革,以及著名學者的理論,如索緒爾、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皮爾斯等。接著帶出電影理論的關鍵人物──克利斯蒂安.梅茲,闡釋他如何把符號學,以及相關領域如語言學、結構主義、精神分析運用至電影分析,奠定電影符號學在電影理論界的重要地位。也因電影符號學涵蓋的範圍甚廣,而讓電影分析有了更多可能性。除了回顧西方符號學與電影符號學的理論與沿革,作者也把討論拉回台灣與中國大陸,介紹電影符號學在兩岸的發展脈絡與特點。 在理論層面之外,作者也引用許多影片分析的範例,清楚說明電影符號學是如何應用於電影研究之中。而近來電影科技日新月異,已進入數位電影時代,因此第九章即在討論電影由膠卷轉為數位影像的變革,除了提及古典電影如《波坦金戰艦》、《月球之旅》等必會出現的經典例子,更舉《阿凡達》、《全面啟動》、《雨果的冒險》為例,把電影符號學理論連結至最新的影片發展上。 電影符號學雖看似古典,在現今的數位環境中非但沒有過時,反而受到電影理論學者大量援用,依然能夠提供理論架構和基本論點。而本書由符號學的發展開始,一直到電影符號學與數位電影的連結,提供了全面且獨到深入的見解,堪稱是近期電影理論的重量級著作,研究電影者不可不看! ★本書特色: 1.電影理論與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2.詳盡剖析符號學理論發展與演變 3.介紹西方電影符號進入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發展脈絡 4.詳列著名學者,如皮爾斯、索緒爾、羅蘭‧巴特、李維史陀、艾柯及梅茲等的理論 5.專章討論電影符號學於數位電影的應用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歐陸和北美電影符號學的昨日、今日和以後 第二節 中國大陸結構主義─電影符號學發展變革 第三節 臺灣結構主義─電影符號學發展進程 第二章 現代符號學理論創立者 第一節 索緒爾 第二節 皮爾斯 第三章 現代符號學與電影理論 第一節 羅曼.雅柯布遜 第二節 路易.葉爾姆斯列夫 第三節 埃米爾.班維尼斯特 第四節 羅蘭.巴特 第四章 電影符號學理論 第一節 梅茲︰第一符號學與第二符號學 第二節 帕索里尼:現實的符號學 第三節 皮爾斯電影符號學:沃倫、艾柯 第五章 文本符號學 第一節 文本分析 第二節 影片分析 第六章 電影敘述符號學 第一節 普洛普和李維-史陀式的影片敘述分析 第二節 格雷馬斯:符號學矩陣和影片敘述分析 第三節 熱奈特:敘述話語和影片敘述分析 第七章 影片認知符號學 第一節 陳述過程:卡塞提和卡塞提-梅茲類型 第二節 符號-語用學 第三節 轉換生成語法學 第八章 皮爾斯電影符號學 <作者簡介> 齊隆壬 法國巴黎第三大學現代文學電影所碩士。曾任電影場記、助導、廣告製片和導演,自法返台後擔任過金馬國際影展策劃與《長鏡頭》雜誌總編輯,目前任教於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副教授。著有《電影沉思集》(圓神,1987)、《電影符號學》(書林,1992)。數位電影時代重回理論與實踐,擔任《匿名遊戲》(2008,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