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元年
2011年,民國100年,陸生元年 60位陸生來台就讀的故事 看兩岸青年從庶民生活中泯除國仇家恨 讓兩岸學子間的【柏林圍牆】漸次倒塌 2011年,928位陸生正式來台就讀,對於蜂擁而來的陸生,社會大眾與媒體在政治、法律、經濟面總是顯示出焦慮與反對,這所為何來? 陸生:上課坐第一排、時時發問、於圖書館埋首苦讀 台生:上課打瞌睡、下課打屁,鬼混參加各類社團 兩地不同文化與思考,在同一課堂上會有擦出什麼樣的火化? 這批來台的陸生,他們懷抱著什麼樣的心情與目的?! 對於兩地新生代間,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二位台灣人、二位陸生,親身走訪100位以上陸生,記錄60位陸生及其友人的故事,透視 畫界/指認/印象/偏見 其背後的真實故事 本書作者群希望讓台灣讀者知道,大陸年輕世代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同志。吸引越多大陸年輕人來台,台灣社會對待陸生的態度,關乎他們從台灣帶什麼樣的風景回中國!就是台灣自由民主的最好保證。 我們期許「陸生元年」的播種,會為兩岸的未來帶來正面的改變。歷史輪迴讓我們樂觀,只要愛與善意存在,我們終將見證歷史。 ★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群由兩位陸生和兩位台灣人組成,作者群透過各種途徑認識陸生、陸生的陸生朋友,並且積極參與各項陸生座談會,以滾雪球的採樣方式訪談了近百位陸生,盡可能兼顧受訪者大陸原居地的平衡、來台就讀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平衡、性別與領域的平衡,從首屆陸生的真實故事反思台灣未來。 有別於坊間「由他者看台灣」的「陸生對台印象式」書籍,本書罕見的從台灣民眾的立場出發、是一本與台灣大眾一起分享的人文省思。 「台灣社會對待陸生的態度,關乎他們從台灣帶什麼樣的風景回中國!」 2011年,民國100年,陸生元年。 這一年看似尋常,但在兩岸大歷史與個人小機緣的交會下,首屆928位中國大陸學生,從「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大學高考中走出一條新路,來到台灣攻讀學位。 他們在台灣進修學業,被當作兩岸競爭的參照對象;與台灣人談轟轟烈烈的戀愛,苦惱日後是否要當陸配;爭論統一獨立,與立場迥異者鬧個不歡而散;藏身西藏抗暴遊行隊伍,一邊觸摸社會運動的脈搏,一邊躲避攝影機的鏡頭。 這一年,我們看到陸生與台灣的愛恨交織,更看到兩岸青年從庶民生活中泯除了國仇家恨。 陸生藉由學生身分見識到民間社會的柔韌,台灣也從陸生身上窺探政治、經濟圖像外的中國大陸。 在全球化與區域化同步進行的年代,台灣能否從「亞細亞孤兒」的焦慮中走出,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未來? 藉由陸生在台的第一年經驗,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面對崛起中的中國大陸,台灣擁有厚實的文化資本,而解決焦慮的唯一辦法,就是開放心胸、容納異質。 陸生元年,讓兩岸學子間的「柏林圍牆」漸次倒塌,民主、自由、人權的思想可望穿透更大的土地、征服更廣的人心;台灣應該更自信! 本書作者親身走訪近100位陸生,融合個人經驗與社會觀察,共同譜寫出一本時代洪流之下,命運與命運交匯之書。 ★ 名人推薦 刁洪智、王振寰、朱學恆、李紀綱、李家同、李慶琦、吳思華、林建甫 聯合推薦 刁洪智(鉅亨網執行長) 王振寰(政大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 朱學恆(網路知名部落客) 李紀綱(SAXO盛寶金融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 李家同(前暨南大學校長) 李慶琦(香港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