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元漫步法律

4 / 1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2723128
  • 出版日期:2013/02/01
一場法律人與經濟人的對話,將經濟分析的方法帶進法律學 以流暢散文闡釋經濟學上的「效率」和法律上的「正義」,探究兩者關聯 知名經濟學者熊秉元致力於架構經濟學與法律學的橋樑,對於法律經濟學在兩岸三地生根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法律經濟學或法律經濟分析,於六○年代興起於美國,成為當代顯學。熊秉元教授扼要說明法律經濟學的旨趣,回顧其發展歷史,並且引用不少英美法上的著名案例,說明如何以經濟上的效率來處理法律上正義的內涵,深具啟示性。 本書核心內容在於以平實、精確、有趣、深入淺出的文字,闡釋經濟行為、成本、效率、外部性、理性和自利、財產極大化、單一主人等概念,建構一套嚴謹的經濟分析架構,並用於討論契約、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因果關係、正義等法律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和處理方式,顯示經濟學上的效率和司法學上的正義確有密切的關聯,及互相啟發之處。 書中提出許多發人深省的問題:子女對於逝世的父母有無「悼喪權」?傷害婦女的嘴部是否侵害丈夫和子女的「親吻權」?毀壞他人的骨灰罈如何計算損害賠償?謀害被繼承人應否剝奪其繼承權,被繼承人得否加以寬宥? 偉大的經濟學家擅長以「小故事」說明「大道理」,本書採數十個具體的故事來建構法律經濟分析的理論體系,讀者若能系統地加以整理,參考熊氏觀點,作進一步思考,將有助培養經濟人與法律人的思維。 ★專家推薦: 台大法律系名譽教授 王澤鑑 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所長 林輝煌 專文推薦 ★得獎紀錄: 2004年金鼎獎「社會科學類」圖書得獎作品,出版十週年經典重現 ★內文試閱: Chapter 2 你的房屋,我的房屋 ――法學和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前言 前幾天中午時分,我到學校附近的一家麵館解決民生問題,落座之後,抬頭一看,前面正是一位法律系的教授。他剛被挖角沒多久,目前擔任一所新設大學法學院的院長。 我們邊吃邊聊,我告訴他最近正在構思一系列的文章,希望把「法律經濟學」介紹給法學界。他大感興趣,表示法律學者都知道經濟學很重要,也知道「法律經濟學」是當代的顯學;可是,他和許多法律學者一樣,一直很好奇:到底經濟分析是什麼?他希望我好好下筆,能以法律學者所了解的方式,呈現經濟分析的趣味和威力。 也許,介紹經濟分析最好的方式,是由一個實例開始。 燙手山芋 ** 不久前,中國大陸出現一件很特別的官司。兄弟鬩牆,不過並不是為了土地房舍金錢或家產,而是為父親;更精確的說,是為了父親過逝。 官司的主要情節,其實很簡單:老大和老三兩兄弟曾經不和鬧上法庭,因此彼此少有往來。老大一直照顧年邁的父親,父親過世下葬時,老三並沒有出現。沒想到,三年半後,老三把長兄告上法庭,理由是他沒有通知自己參知喪禮,剝奪了自己的「悼喪權」。老三要求金錢賠償,以撫平自己心靈上受到的創傷。在華人社會裡,一向非常重視慎終追遠,一個人不能參加父親的喪禮,當然非同小可。 那麼,舉世的所羅門王,如何以睿智來處理這件紛爭呢? 以我的經驗,如果在課堂上問法律系碩博士班的研究生,他們會直截了當的回答:看法律怎麼規定?這種回答,是可取、也不可取。由好的方面來看,面對任何一件官司,能立刻想到法條;法條成為參考座標(reference framework),而且是直覺反應,這是優點。可是,對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