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寂寞心靈
精彩的人物,動人的文字,帶來全然的閱讀感動與深邃想像! 愛因斯坦、哈伯、惠勒、桑德志、霍金等人,全世界最頂尖的一群科學家, 在黑暗的宇宙舞台綻放出燦爛的智慧火花。 他們站立在渺小的地球上,亦身為渺小的人類, 竟膽敢思索浩瀚宇宙的起源、演化歷程與未來的命運。 這是他們的愛與憎,狂喜與傷悲,他們的瘋狂奇想與研究勇氣, 同時也是他們最精彩奔放的生命故事。 我們所居住的宇宙究竟有多大?有多老?它未來的命運又是如何? 二十世紀後半期,研究這些問題的「宇宙學」臻於顛峰,百花齊放,熱鬧非凡,愛因斯坦、哈伯、桑德志、霍耶、皮伯斯、沙多維契、霍金、惠勒、潘洛斯、施賴姆、谷史等眾家英雄好漢,帶著各自的獨門功夫相繼登場,包括廣義相對論、哈伯常數、大霹靂、黑洞、奇異點、暴脹理論等等,且看他們如何從籍籍無名的小子,逐漸蛻變成萬人景仰的科學大師!他們等於是科學時代的宣教士,創造神話的人,也是馳騁宇宙的太空騎士。他們有人嚴肅、有人熱情,或率性,或害羞,或富於隱喻想像,乃至粗魯草莽,大言不慚,但都無損對宇宙的狂熱與專注。 作者奧弗拜也承繼這些好漢的拚命三郎精神,長年近身觀察這群最頂尖的宇宙研究者,與他們一同追南逐北,上天下地,分享挫折也一同興奮,成就了這些動人的篇章,讓讀者時而開懷大笑,時而沉思默想,時而又感動得難以自己,同時在這一波波奮鬥與探問當中,看到近一個世紀以來,最綿密完整的宇宙學研究面貌。 ★ 媒體推薦 在我最近的印象中,這是最具野心、最澎湃遼闊的科普寫作之一。難得有科學記者能以有限篇幅寫得如此豐富,如此精采。 ——《銀河系大定位》作者費瑞斯(Timothy Ferris)寫於《科學美國人》 本書內容可說是二十世紀最有智慧的連台好戲,在這本充滿了熱情、挑戰性、極度精采的書中,閃耀著生命的光輝。 ——作家、書評家史密斯(Wendy Smith)寫於《新聞日報》(Newsday) 奧弗拜先生以他對科學文化,即所謂科學界的傳統、行話、競爭及未成文規矩的深刻了解,為讀者做了如此完美的引領與導覽。 ——資深科學作家、《混沌》作者葛雷易克(James Gleick)寫於《紐約時報》書評 筆鋒機智有才氣,讓人不忍釋手,忍不住一口氣讀完。 ——著名科普作家、《跳出思路的陷阱》作者葛登能(Martin Gardner)寫於《華盛頓郵報》 整本書毫無冷場……這是一本閱讀起來極為愉悅、風趣詼諧、充滿反諷意味的傑作。 ——《舊金山記事報》 ★內文試閱: 第二十三章 天國 宇宙學,尋找宇宙起源和最終命運之祕的學問,這種探索與渴望古已有之,卻直到近代才成為科學。遲至一九一七年,愛因斯坦才首度證明出宇宙是種彎曲膨脹空間。又過了十年,哈伯才發現鄰近星雲都是星系並以高速彼此分離。宇宙學建立於何時,端視你把哪件事當作起點而定,因此到了柯納研討會時期,這個領域也不過才成立了六、七十年;至今,我們可以把該領域的整個歷史濃縮為一個人(例如桑德志)的一生。他說對了,他在這個領域才剛起步。我們都才剛起步。 離開柯納時,我覺得宇宙學剛跨越了某個分水嶺。我覺得某個階段正步向終點,另一個階段才正要開展,也或許還沒有誕生。很難說到底是什麼東西正踏向終點;或許是年輕狂傲,自以為答案唾手可得,認為宇宙很單純。我們不再年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