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母親的回憶錄,也是她寫給已逝女兒的情書。 2004年11月9日是張盈盈最沉痛的一天。她的女兒張純如(《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作者)在加州公路旁邊舉槍自盡,結束短短的36年花樣人生,並遺下一名患輕微自閉症的幼子。過去七年裡,張盈盈寫下了23萬字的回憶錄,試圖分析女兒自殺的原因,以及喚醒人們對憂鬱病患者的關注。 作者張盈盈透過與女兒張純如的來往信件、演講稿和電郵,以及她平日交往甚密的朋友們口中,一點一滴回憶女兒的童年、求學、堅持記錄史實的辛苦調查過程、在美國文壇力爭上游、爭取出版的經過。張盈盈清晰刻劃出一位華裔年輕作家與歷史學者的熱情與自信,甘於貧困並堅持書寫的理想性格,字裡行間流露出身為母親的疼惜與不捨。 張盈盈表示,女兒死後初期,他們不斷自問「女兒為什麼自殺」,懊惱未能即時阻止這樁悲劇。當時的他們,並不了解什麼是憂鬱症,更不知道有關診斷和用藥之後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這幾年來,張盈盈爬梳女兒生前的字字句句,拼湊出女兒的病情,也慢慢療癒她的喪女傷痛。 ★媒體推薦: 張純如是個英雄。她勇敢記述了不為人知的慘痛歷史,這本紀念她的回憶錄充滿包容與溫暖,優美動人,值得一讀。 ――李爾(Jim Lehrer),PBS Newshour主持人 這本淒美的回憶錄記述了一位優秀的華裔女性如何發揮天賦,藉由努力、毅力與勇氣而揚名於世;本書是對她不凡一生的絕美致意。 ――《華爾街日報》 這是過去十年來我讀過最震撼感人的作品,不忍釋卷熬夜讀完。本書記述一位秀異女性遺留給世人的動人研究,但同時也記錄了深厚感人的母女親情。張純如之死經過媒體大肆渲染,這本書還原了驚人的真相,也給我們許多重要的省思。 ――蔡美兒(Amy Chua),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著有《虎媽的戰歌》 張盈盈完全實踐了寫作的初衷:張純如不會被世人遺忘。 ――《舊金山紀事報》 ★得獎紀錄: 2012年美國亞太圖書協會文學獎 2012年美國華人圖書館員協會最佳圖書 ★前言: 理察.羅德斯(Richard Rhodes) 美國記者、歷史學者,以《原子彈祕史》獲普立茲獎,著有《致命的盛宴》、《他們為何殺人》 關於張純如 本書讚頌的是一位了不起的年輕女性。她不幸英年早逝,但這無損她一生輝煌的成就。英國詩人兼神職人員約翰.鄧恩(John Donne)在著名的沈思詩中寫道:「……任何人之死都使我減損……因為我是全人類的一員。」反之,每個人的生命,無論是男是女,都使我們增益,因為每段人生都是人類創意、慈悲、愛的無窮展現。即便是我們眼中邪惡之人,犯下再惡劣的罪行,也是人性無限可能的體現。即使那些罪行使我們聞之發抖,它們終究源自人性。 身為作家與年輕華裔人士,張純如第一部成名之作,也是她的一大志業,就是揭發日軍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間在南京殘害中國平民,進行恐怖大屠殺。我曾經撰文報導其他大屠殺事件,像是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間,德軍侵入波蘭與俄國,兩地猶太人遭到「子彈大屠殺」(bullet holocaust);日本廣島與長崎遭原子彈攻擊,兩地居民亦死傷慘重。我很清楚,閱讀相關文件,訪問目擊者與生還者是極為痛苦的體驗,往往使參與者經歷第二手創傷。跟張純如一樣,我也曾經歷惡夢與輕度憂鬱,我認為這證明我已進入受害者經驗,但跟受害者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