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人間(全新增訂版)
漢寶德回憶錄(全新增訂版)
<內容簡介> 《築人間》是一本個人自傳 也是台灣建築設計、建築教育,美學藝術與博物館發展歷程的傳記 漢寶德先生對台灣的建築界與文化界影響重大而深遠,他是二十世紀後半,引領台灣現代建築思潮的主要舵手,台灣現代建築教育制度確立的重要學者。 然而,建築設計是他的本業,教育是他的理想,藝術是他的興趣。 從自然科學博物館到台南藝術學院,他的使命感讓他構築了人文與科技的事業;從彰化文化中心一直到南園的建築設計,他完成了自我建築的主義演進;數十年不懈的筆耕,他一秉文人氣息,道出世俗弊病。 本書由漢寶德先生親自執筆,將其一生由幼及長,從求學到做事,從建築理想、古蹟修復到博物館的經營管理,點滴記錄。亦是從一個人的生命史,觀看了台灣建築及博物館文化的發展歷程。 閱讀漢寶德,除了建築的美感啟發外,更有一份深刻的人文關櫰與歷史情感。 ★引言: 寫藝人間 — 紙上談兵 我是二○○○年初離開公職的。回到台北,幾乎立刻到登琨豔為我準備的辦公室上班。小小的一個房間,一張乾淨的書桌,面對著大玻璃牆外的小院落,新植的荷花只有葉子浮在水面上。我坐著一張自大陸買來的高背古椅,心裡有些茫然。退休而尋找自己的新天地是我近來的夢想。然而真正退下來了,如何利用我所剩餘的生命,卻要費一番心思了。我曾經說要過得有情有味,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 首先要先擺脫掉俗務。 第一件要擺脫的是漢光建築師事務所。我是建築出身,當然應該以建築創作為一生事業。誠然,在我擔任東海教職的時候,在授課之餘,我將大部分心力放在建築上。可是在我被邀去中興大學之後,由於十分不合理而且非常落伍的政府規定,教授不可以執業,我只好把事務所交由二弟負責。好在漢光已有堅強的班底,我以顧問身份指導,已可做出很像樣的作品。我的二弟,漢寅德,原是海洋學院的教授,犧牲了教職為我經營事務所。我自公職退休,他堅持把事務所的經營還我。我不願勉強他,但卻已對建築業務完全失掉興趣了。 照一般的看法,離開公職回到建築是很自然而且順理成章的事。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觀察,我對建築實務已經失掉興趣。我是自兩點觀察建築的。 我學建築的時候,現代建築正在高峰。新建築雖然以現代科技為手段,但在現代大師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顆仁心。我們不妨說,不論他的理論如何,作品的外觀如何,其最終目的是為人類服務。所以人本的精神是建築的核心。我深深體會到,一個態度嚴肅的建築家與一個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之間,在精神上並沒有很大的差別。我甚至認為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盡庇天下寒士」的心情,可以也應該由現代建築師所完成。可是我看到,世界建築發展到二十世紀末,這種人文精神完全喪失了。建築家只在造型上譁眾取寵,贏得大師之名,甚至與真正的美感絕緣,其實與耍小丑沒有多少分別。我雖大聲倡導大乘建築,當然不會得到迴響,因此我覺得建築不再是令我感到驕傲的行業,不值得再為它傷神了。 另一種體驗,是覺得建築這種行業,要做點事,太靠機緣了。要有非常負責任,而且尊重專業的業主,否則,每一個計畫案都是精神上的災難。我很幸運在中年遇到幾位支持我的業主,可是到老年,可以接受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