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巨鏡:探索現代社會的起源

探索現代社會的起源-風雲思潮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1466132
  • 出版日期:2009/10/01
<內容簡介> 面對今日這個危機重重卻又思想消退的時代,本書提出的典範或許對尋找當代問題邏輯原點以實現「思想再出發」有意義。 在人類認識自身的歷史上,存在著一些常青的問題。 「現代社會為甚麼起源於西方?」就是其中之一。 從十九世紀到今天,無論社會思潮如何變換,這個問題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在學術界以不同的面目出現,而且中國歷史研究的新進展往往是重提該問題的契機。 今日孤獨而失去理想的個人在走向茫茫的黑夜之時,同時可以做的,也是首先應去做的,是把對過去的認識轉化為一種超級的歷史意識。這就是軸心文明的大歷史觀。全球化的現代文明唯有在此巨鏡中才能照射出自己存在的意義和方向。──作者 ★本書特色: 現代社會為甚麼起源於西方? 本書作者花費二十年時間苦心鑽研,以系統論史觀,全面闡述甚麼是現代社會,認識全球化給人類帶來的處境。 作者研究範圍橫跨科學與哲學領域,兼攻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為學術界難得之奇才。 <作者簡介> 金觀濤  浙江義烏人,1947年生於杭州。1970年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曾任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走向未來》叢書、雜誌主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講座教授,現任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代表作有《系統的哲學》,《興盛與危機》(和劉青峰合著),《開放中的變遷》(和劉青峰合著),《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和劉青峰合著),《觀念史研究》(和劉青峰合著)等。 ★內文試閱: 如果從文化價值系統來看,「現代」和「傳統」的差別是可以非常容易地作出界定。「現代性」意味著以下兩種全新價值在人類社會的湧現。第一為「工具理性」成為社會行動(制度)正當性最終根據,第二是個人權利觀念的興起。 韋伯把現代化稱為工具理性的擴張。人們通常把工具理性理解為對達到目標的手段的精密計算,它是達到目標的手段和過程的理性化,似乎工具理性與目標無關。這是對「工具理性」嚴重的誤解。例如,我要去某地,如何坐車最方便、最經濟,這種理性考慮是工具理性,但我為甚麼要去這個地方,難道就不是理性的嗎?我如何評價並反思這一整個行為的種種方法,難道又不是理性的嗎?實際上,理性包含三個層面的要素:目的、手段(工具)、評價方式。所謂「工具理性」不包含「目的」,不是指一般的目標,而是人生的終極目的和意義。也就是說,「工具理性」是指終極關懷(例如對上帝的信仰)與理性(ratio)表現出二元分裂的狀態。在二元分裂的結構中,人的終極關懷與他的理性思考互不干擾。 回TOP↑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