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
<內容簡介> 譯經的目的,我在《摩西五經》裏說了,一是爲中文讀者(包括信友和聖經學界)提供一個可靠的中文學術 譯本,二是如果可能,力求讓《聖經》立于中國文學之林,即進入漢語主流文化。注意,我說的是“聖經 學”,而非任何基督教宗派的神學或教義。後者在西方的歷史和理論我做過些研究,算是老行當了吧。但 傳教“牧靈”跟做學問,是完全不同的事業,沒有哪個譯家可以兼而得之。因此,現實地看,我的譯本也許 會影響到“牧靈”譯本的修訂和術語措辭,但不可能取代其中任何一種。在香港,正如在內地,有哪一個 教會不在散發《聖經》,不積極宣道、參與社會建構和社會鬥爭呢?不如此,她就不能够撫慰苦靈,傳布 福音,教人立信稱義。在此意義上,譯經,即使是“非教徒”的譯經,也不僅僅是無傷大雅的“文化保育 ”。我想,聖法的教導、先知的呼喚、耶穌的受難復活的啓示,隨著宗教復興和中國社會行將展開的倫理 重建,是會爲越來越多的國人聆聽而認識的。一個日益多元化的容納不同信仰的社會,需要這樣一份“生命 的糧”(《約翰福音》6:35) <作者簡介> 馮象 上海人。少年負笈雲南邊疆,從兄弟民族受“再教育”凡九年成材,獲北大英美文學碩士,哈佛中古文學 博士(Ph.D),耶魯法律博士(J.D)。現任北京清華大學梅汝璈法學講席教授,兼治法律、宗教、倫理和西方 語文。著/譯有《貝奧武甫:古英語史詩》,《中國知識產權》(英文),《木腿正義》,《玻璃島》,《政法 筆記》,《創世記》,近十年來全力翻譯《聖經》,已出版《摩西五經》和《智慧書》兩書,備受關注和 討論。 回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