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錄【五胡亂華】
五胡亂華
<內容簡介> 驕傲中迷失‧絕望中驚醒 匈奴、鮮卑、羯、羌、氐、史稱「五胡」 兩漢以來,就有胡人不斷向中原內地遷徙,逐漸盤踞中國北部地區,勢力不斷壯大。在漫長的中原文明發展史中,曾有長達約150年的時間,被漢人稱為「夷狄」、「五胡」是勇武剽悍的馬背民族,征服了黃河以北的中原腹地,第一次將優越感極強的漢民族打得落花流水,一敗塗地,驅趕著漢民族狼狽南逃,喘息度日,史稱「五胡亂華」。 對這段「五胡亂華」的歷史,中原文明一直諱莫如深,鮮有史錄……… 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等五個少數民族,後來被當作西元300年~440年這段時期中國北方民族的代稱。現在這些民族大多已經不存在了,據說只有匈奴還有些人跑到了歐洲建立了匈牙利。今天我們只能在歷史的陳跡裡,去尋找他們昔日帶給當時中華大地的喧囂和劫難了。 ★內文試閱: 第一章 八王之亂(西元二九○〜西元三○六) 一 西元二九○年,晉武帝終於拋下一個爛攤子升天去了。外戚楊駿擁立白癡太子司馬衷即位,史稱晉惠帝。立武帝的皇后楊氏為皇太后,惠帝的老婆賈妃也升級成了賈后。 武帝臨終前命令汝南王司馬亮前來託孤,但是姍姍來遲的汝南王亮直到武帝出殯的時候才來到洛陽城下。楊駿好不容易才抓到手的權柄怎能容別人分一杯羹,於是他就派遣禁衛軍關上城門,命令汝南王亮立即返回許昌,不准弔喪。汝南王亮為人膽小,不敢爭辯就回去了,至此楊駿取得了單獨輔政的地位。 楊駿平常為人刻薄,老臣們都不買他的賬。楊駿也知道自己討人嫌,於是他準備將文武百官都官升一級以籠絡人心,並自封為太傅大都督,使自己擁有軍政合一的大權。誰知他的這個馬屁卻拍到了大臣們的馬蹄子上。大臣們不但沒有一個領情的,反而是群情激憤,認為老皇帝剛死就給臣子無功升官,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楊駿對此非常惱火,從此朝政議事也不通知眾大臣,自己說了算。 楊駿大權在握,趕緊安排他的親信把持要職,讓外甥段廣任散騎常侍,把握機密;私黨張劭擔任中護軍,指揮禁衛軍;劉豫擔任左軍將軍,文鴦(就是《三國演義》裡那個單人戰百騎的文鴦,到了晚年他阿附楊駿)擔任東夷校尉,執掌正規部隊。朝中無論大事小情,楊駿都自行決定。奏章先自看,再交付惠帝和太后,眾大臣怨聲載道。 惠帝的老婆賈后本來就是個不安分的人,她對把持朝政的楊駿和婆婆楊太后非常憎恨,時刻準備著剷除楊氏集團。正好有個楊駿的親信叫做李肇,因為辦事不力而被楊駿斥責。李肇跑到賈后這裡訴苦。賈后就和他秘密商議如何除掉楊駿。李肇提議勸說近在許昌的汝南王亮出兵反叛,結果汝南王亮怯場不敢答應,正巧楚王瑋在汝南王亮處作客,聽到這個陰謀後大力支持,答應盡快出兵。 到了第二年春,楚王瑋秘密領兵來到洛陽,悄悄地通知了賈后,當晚賈后就寫了道詔書,宣告楊駿謀反,跑到惠帝那裡要求簽字蓋章。惠帝馬上同意發兵征討楊駿,賈后就派李肇拿著詔書前往楚王瑋的營地命令他進攻楊駿。 楊駿的外甥段廣還在宮中,突然發現四周都是楚王的旗號,知道大事不妙,趕快跑到惠帝面前說道:「楊駿受先帝託孤,盡心竭力輔佐朝政,而且他沒有兒子,怎麼會造反呢?請陛下明察!」惠帝這樣的白癡當然聽不懂他在說什麼。段廣口乾舌燥地對著惠帝這頭蠢牛彈了半天的琴,卻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