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MIT燃燒物理魂

4.6 / 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3269724
  • 出版日期:2012/05/01
華爾達‧盧文(Walter Lewin),當代頂尖的天文物理學家,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任教逾三十年,發表科學論文超過450篇。但花去他最多心力的,卻是開設在大學部的三門基礎物理課。 「我一直嘗試將物理活生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幫他們用不同的角度看這世界……這也是本書的用意:幫你開啟雙眼,讓你看到物理是以多麼特別的方式支配著這世界,也讓你見識到物理本身令人讚嘆的優雅與美麗!」 他把自己的身體當成實驗器材,而上課,則經常像魔術表演或玩命的特技,「畢竟,科學需要有人做點犧牲。」這是他的口頭禪。 例如在教室裡變出一片藍天及一朵白雲;教你在自家做出一道彩虹,並且把它握在手上;或者在課堂上對著兩個油漆罐開槍,結果裝滿水的那罐炸了開來,九分滿的卻沒有,目的是跟學生證明,水是無法壓縮的,但是空氣可以;甚至將自己充電到三十萬伏特,讓頭髮全都豎立起來,然後告訴學生:高電壓本身並不會致命,關鍵是穿過你身體的電流有多少…… 「物理是對的!」他大叫。 【本書導讀】 〈這真是教學的典範!〉──洪 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看完這本書,深深感覺到物理學就是應該這樣教! 科學來自日常生活的觀察,怎麼可以脫離生活呢?古人觀星象,想知道日月星辰運行的規則,所以有了「天文學」;智者觀察大自然中萬物的變化,所以有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科學是不可以與生活脫節的。台灣的科學教育始終無法生根,就是因為課本與生活脫鉤,在實驗室演算科學公式,回家則請人收驚喝符水。這本書從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現象,用物理學的原理來解釋它的成因,深入淺出,讓人一看就懂。一本好的科普書不是要賣弄作者的知識,而是推廣科學的真義,這本書完全達到了這個目的,是這麼多年來難得一見的好書。 例如作者用彩虹,把光的效應解釋得非常清楚;他又解釋弦樂和管樂的和聲,使你下一次去國家音樂廳聽演奏時,會感覺不同,因為你已經知道了它的原理;電和磁場那兩章是每個人必讀的,沒有電,所有的文明享受都免談,有人說,電是古今中外最偉大的發現,對於電,我們應該抱著崇敬、珍惜的態度。我很喜歡書中作者對每一個主題的討論,科學和哲學是分不開的:一個好的科學家一定是好的哲學家,因為一切從思辨開始! 至於磁場,正確的使用是無害的,看到作者在上電磁學的課時,把馬克士威的電磁學方程式投影在MIT演講廳的各面牆上,並且發送鮮花與學生一起慶祝這個人類文明重要的里程碑,就會不由自主的發出會心的微笑。馬克士威也是我最景仰的科學家,但是我還從來沒有想過這樣做,作者實在太可愛了。 在看本書時,不免會想,為什麼我們沒有這樣熱情的老師來帶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念大學時,通識的課或入門的課都是講師,甚至助教來上,大牌教授都不屑來教新鮮人,好像大材小用。其實這是很錯誤的,入門課才是最重要,講得好會使本系的學生留下來,外系的學生轉進來,一旦入門課倒胃口,其餘的課就不愛上了。我們看到愈是有知識、有深度的教授,越是能深入淺出地把一門艱深的學問教到每個人都懂,不知MIT有無做過這個統計,看有多少人因為上過盧文教授的課而喜歡物理,甚至終身投入物理學的研究? 作者的課能這麼吸引人是因為他累積了三十年的教書經驗,本身對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