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是一座解決問題的迴旋梯, 那個透著光亮的盡頭彷彿觸手可及, 但要到達那上頭前卻有無數的階梯要攀爬。 本書的作者、美國馬里蘭設計學院的教授 艾琳.路佩登Ellen Lupton 談到設計時也說: 或許你躺在地板上,眼睛盯著天花板, 把上頭的斑點和裂縫想像成是一隻捲毛狗在舔著一隻死老鼠; 也或許你到遠地旅行,觀察當地原住民是如何把碾碎的藥草當成止血劑在使用;創造形式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過程, 不論它是以什麼型態出現──繪畫、攝影、剪裁、黏貼、或者塗抹雞血, 設計師都有自己獨到的詮釋。 「設計思考」的觀念通常指的是從概念構成、研究、建立原型、到與使用者互動的過程。Alex F. Osborn的《AppliedImagination》和Edward de Bono的《New Think》都解釋了創意的問題解決方法,並加以推廣。 Don Koberg和Jim Bagnall在1972年出版的《The Universal Traveller》則讓讀者看到各式各樣透過非線性路徑解決問題的方法;Peter G. Rowe在1987年將「設計思考」一詞應用在建築上。 更晚近者,還有Tom Kelly、Tim Brown、與他們在IDEO設計公司的同事們共同發展了一套建構問題與產生解決方案的技巧,他們尤其強調設計的目的在於滿足人類需求。 雖然上述有些方法涵蓋了廣義的設計範疇,但本書我們只聚焦在平面設計上──它既是一種媒介,也是一種工具。 概念構成的技巧通常會涉及將想法視覺化:素描、匯整清單、關係圖解、繪製聯想網路圖等等,以上種種探索都屬於圖像表達的形式,DanRoam在他的大作《The Back of the Napkin》當中就闡述了這一點,產品、系統、以及介面設計師會使用敘事的故事板,來說明產品與服務是如何運作的。 除了介紹建構問題與產生創意靈感的技巧外,本書也將形式的創作(form-making)視為設計思考的面向之一。儘管有某些提倡設計思考的人士刻意降低設計當中形式要素的重要性,我們還是將形式創作視為創意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所以,除了腦力激盪之外,原來設計師是這樣想的!就是本書的主軸,我們可以簡單的說,腦力激盪就是由一群人圍成一圈,進行以下三個步驟: 定義問題 Defining Problems ↓ 獲得靈感 Getting Ideas ↓ 創造形式 Creating Form 然而,看似簡單的三個動作,裡頭卻藏著更多的分解動作! 這是一本Step by Step圖文解說設計師大腦裡的創意迴路,它如何分佈、又是如何轉彎,並創造出一件件令人驚嘆的作品! 翻開本書,你可以找到…… 三十個幫助你思考下一個專案的方法 三個可能會讓你就逮的點子──假使你沒有完全遵照指示的話* 一本簡潔的書 七十四位設計師 五種方法讓你重新審視附近的咖啡店 二十八位頂尖設計改革者的忠告 六種手法讓你在公眾當中引來異樣眼光 二十八句絕妙佳言 一百三十六個基本步驟教你如何瀏覽、剖析、以及動手嘗試 一百八十四頁彩圖 製作蛋型標誌的十種超級有趣又與眾不同的方法 兩種製圖的技巧 九種定義問題的方法 腦力激盪法 心智圖法 訪談法 焦點團體法 視覺研究法 品牌矩陣法 品牌手冊法 *現地研究法 創意簡報法 十一種獲得靈感的方法 視覺清腦法 強迫連結法 動態動詞法 廣納百川法 視覺修辭法 圖像、標誌、象徵圖案法 團隊合作法 共同設計法 視覺日誌法 語譯檢視法 觀念演示法 十種創造形式的方法 短跑衝刺法 網格變換法 零件工具包法 品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