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通詮 (精裝)
<內容簡介> 嚴復在按語中指出,圖騰是群體的標誌,旨在區分群體。 並認為中國古代也有與澳洲原住民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圖騰現象。 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 什麼叫圖騰?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 同氏族有血緣關係,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誌。 甄克思在這本書中,用歷史發展階段的觀點, 把歷史描繪成從圖騰社會向宗法社會、再向軍國社會發展的過程。 他認為,在軍國社會裡,個人是組成社會的基本細胞,人民是平等的; 而在宗法社會中,社會細胞由家族構成,個人歸各自的宗族統轄, 並受到祖法的約束,沒有自由。 受到甄克思這種進化史觀的影響,嚴復認為當時的中國 終於進入軍國社會階段,屬於七分宗法、三分軍國性質的國家。 ★本書特色: ‧嚴復翻譯經典重現! ‧ 嚴復於1903年翻譯英國學者愛德華‧甄克思的《社會通詮》一書時, 首次把“totem”一詞譯成「圖騰」,從此成為中國學術界的通用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