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人【限量簽名版】
臺北的奇異與豐富根本融合了濁水溪兩岸; 臺北人的瘋狂也早就跨越了族群。 橫跨25年,超過100張照片, 這是臺北的新與舊、好與壞,臺北人的美麗與哀愁。 臺北人說 超商老闆:「除了棺材,店裡沒有買不到的東西。」 機車騎士:「除了淡水河底,沒有騎不到的地方。」 臺北人去 麥當勞是借廁所的地方,85度C是計程車司機抽菸的地方, 星巴克是展示昂貴筆電的地方,丹堤是嫌星巴克太貴才去的地方。 臺北人住 南部同學提到家裡地址,通常說:xx市xx路xx號, 旁邊若有臺北人,一定會問:「你住幾樓?」 但南部同學大多住透天厝,地址裡根本沒有樓。 看看通訊錄就知道,許多臺北人一輩子沒住在地面過! 關於本書── 臺北人的組成, 從來就不是祖宗八代都生長於斯的「純種」。 更多的是從四面八方而來的人們── 來自南部、來自山上、來自海外、來自對岸…… 也許你覺得,這裡的人既驕傲又自我, 但臺北人的觀念都來自生活經驗,與所有人相同。 可能你會說,這座城市坐擁名利、紙醉金迷, 其實在臺北可能需要花最多錢,得到的往往最少、最爛。 吳毅平不只拍貓的千姿百態,他鏡頭下的臺北人, 讓你看見臺北人幽默的、感傷的、可愛的、無奈的…… 許多許多面。 ★內文試閱: 向左走,向右走 這張照片距今二十多年,當時還是個學生,我將照片與一段短文投稿到報紙的副刊,記得寫內容大概是:向左走是汐止內湖,向右走是南港松山,小老百姓一輩子努力存錢,也只能買間廁所。 二十年過去了,同樣的錢連半間廁所都買不到了,當然你也可以說,如果當年拚命貸款加班,買下上面廣告中的一間,現在不就賺了嗎?這也不一定,這個路口左轉一路下去,有一個社區叫林肯大郡,許多人買了山邊空氣清新、夜晚安靜的小公寓,住了一年多,颱風豪雨一來,倒了。其實倒的只有社區的十分之一,但其他房子大概再也賣不掉了,只好硬著頭皮繼續住下去,關鍵問題是貸款才剛開始繳啊。 臺北人是全臺灣最有錢的,卻總是花最多錢住最小最爛的房子。 各就各位 這十幾年來關於攝影記者的演進,大概就是兩件事:速度與高度。 速度跟數位化有關,底片相機再怎麼快也是一捲三十六張,拍完還要先去沖洗店沖片,再回公司交作業。現在一張記憶卡可拍上千張,拍完直接傳回去。不過,最後印在報紙上的結果是沒有差別的。 高度就真的會影響拍出來的影像了。以前要從高角度拍,除非現場有天橋或是高樓可以上去,不然就要自己想辦法變高。要變高最快就是把相機舉高亂拍一陣,成功率看個人造化。後來有人開始帶梯子,但是人很多的場合會被擠下來。現在有人直接出動吊車或剪刀車,缺點是萬一突然想上廁所就麻煩了。 還要更高嗎?直升機不是大家都租得起,但是現在有遙控的,可以把相機掛在下面空拍,危險的是,負責遙控的人技術不好,可能會掉下來砸死人。 天外飛來一腳 我家是小康白領,每天看著爸爸騎偉士牌載媽媽一起去上班,菜市場人生與我毫不相干,唯一有點關係的是鄰居。我讀小學一年級時,老爸在天母買了一間公寓。五樓,沒電梯,當年真的完全不覺得爬樓梯會累,而對面住一樓的就是賣菜的,他們家客廳就是個小菜攤,跟我們家客廳是沙發茶几電視很不一樣。他們的爸媽天還沒亮就出門去批貨,兩個跟我一樣年紀的小孩有時還會騎著三輪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