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體:世界圖像下的台灣
世界圖像下的台灣
<內容簡介> 過去,討論台獨理論,國際法途徑是主流,本書則從更結構性的方向著手:世界圖像下的台灣共同體,把世界圖像區分出全球、華人世界、台灣三個層次;把台灣共同體勾勒出文化、政治、經濟三個面向,然後,從東西方文化接觸的文明史和全球化的角度描繪三個面向在三個層次之間的交織互動。 台灣做為移民社會,又歷經幾度殖民統治,所以共同體意識成熟得非常緩慢,本書從族群互動、228、921等事件,以及流行音樂切入,認為如今台灣已有強烈的共同體意識,表現在政治上的就是對「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共同決定」的主張有非常強烈的共識。但本書也指出對「未來」的國家圖像卻有兩種不同的共同體想像──衍生出來的就是在憲法體制改造和兩岸經貿政策上的尖銳對立。對這些統獨意識型態強烈的經濟民族主義和政治基本教義論點,本書從以下觀點全面提出批判: 從文明史的角度,本書指出,在經濟上,台灣和香港由於不幸地成為殖民地,而使文化獲得脫亞入歐的機會,如今則在中國經濟開放改革後,扮演中國和西方間的中介角色;在政治上,西方主權國家的世界秩序和中國天朝秩序的衝突糾葛,成為今天台灣和中國之間主權僵局的根源。本書並進一步以大英國協中的加拿大和英國間主權關係與憲法秩序的建立、以及第三波民主中東歐國家的憲改經驗來討論台灣主權與憲法的變遷。 從全球化的角度,本書跳脫目前既有討論的窠臼,而以全球產業供應鏈來檢討兩岸的經貿關係。 最後本書從系統霸權和文化霸權的角度,探討台灣與中國在華人文化圈內未來政經關係發展的可能性,指出華人必須打破大一統的意識型態,重新界定China是一個文明而不是一個Nation。一個有志氣的文明應該瞭解到它其實包括了多國的存在和多元豐富的文化,大膽而樂觀地建議華人世界和諧的政經秩序。 ★目錄: 推薦序 「共同體」應是長成的而非做成的 吳惠林 推薦序 「新現實主義」探索 李喬 推薦序 挑戰台北主流論述的重要性 黃文雄 推薦序 與時俱進的台獨思想才能救台灣 林麗瑛 第一章 共同體 移民社會的DNA與共同體想像 族群問題 原住民的痛苦與狂歡 竹籬、台客與土地 228的反思 大一統與台灣主體性:金庸與台客 共同體與多元文化:台客變奏曲 鏡像與主體 921、天安門、千島湖、911與矛盾轉移 政治共同體 體制的抉擇 第二章 經濟共同體 邊緣化恐慌症 症候群(一):大中華經濟圈 症候群(二):東協加一懼怕 症候群(三):韓國懼怕 高麗、高麗、高麗──高麗來了! 症候群(四):中心併發症 症候群(五):落後崇拜 症候群(六):崇拜失敗、放逐貢獻 症候群(七):澎湖懼怕 官僚誤了文化 十年虛耗 告別尹仲容 全球運籌,一刀多? 戒急用忍與積極管理 回歸到基本面 第三章 兩岸處境 南綠、北藍 西進與飛彈 台灣、中國、第一桶金 台灣的貢獻──中介與脫華 中國的回報 中國的危機:世界中心還是邊緣 高麗人的志氣 系統霸權 什麼是國際規格 第四章 台獨運動 康乃馨與槍管 颱風眼 驗明正身 內外有別 集結 嗆聲 東風 分期實踐與雙元現象 雙重現象 類型 WHO AM I? 到達只是為了離開 反威權統一陣線 路線與派系 使命、路線與政黨屬性 使命、路線與國家體制 路線之爭(一):台獨V.S.去台獨化 路線之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