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與重生:翻轉在地老文化,創造台灣新價值

翻轉在地老文化,創造台灣新價值

0 / 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5947729
  • 出版日期:2013/01/01
自然景觀、人文習俗、傳統技藝、生態復育、常民生活 台灣社會中,蘊含許多深入生活但逐漸沒落的珍貴事物 在許多人的努力之下,成功重生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動人故事…… 不管身處大城市或家居小聚落,我們生活的台灣,每個角落都不停地變化著;人們腳步匆忙,社會改變往往更匆匆,島嶼上有些文化現象與重要事物,式微凋零默默地消失在時光旅程裡了。但幸運地是,部分曾經擁有質樸與美好的人事物,在堅持裡被保留了下來,在舊時與今日的擺盪間,重塑信念。 讓我們輕輕翻開這本書,打開從過去到現在的台灣社會與生活,在社區營造、地方運動、原住民文化、環境生態關懷、藝術復興、民間宗教、產業推動等多元層面,看到人們如何堅持著,如何在時光逆旅裡,走過低潮與黯然,得以讓所愛的在地文化,找到重生轉型的契機,進而以嶄新動力,往前邁進。 這些人堅持著,賭一口氣,絕不放棄——楊莉莉默默地窩居在鶯歌,幾十年來一筆一筆畫下青花;撒可努創辦現代獵人學校,邀請各族群走進山林,體驗原住民文化;府城黃婉玲憂心辦桌文化消失,跟著總舖師紀錄即將失傳的菜色;為了保護黑面琵鷺棲地七股溼地,七股社大展開插竹枝護沙行動;大埔社區總動員,讓蕭家阿嬤不再流淚,老菸樓重現風采,小麥金黃麥浪在大雅,施明煌想讓在地農糧自給……不只這些,也非只是動人的故事而已,幾乎消失而又再現於土地上的,堅持,創造的是台灣價值,也喚起我們對土地塵封的記憶。 在二十五個生命故事裡,我們延續著舊時代的回憶,開啟新世紀的意義,繼續在土地上創造記憶。 ★內文試閱: 於盛世中締造,在亂世裡周折 ——鑽研三十年,楊莉莉燒出台灣「靛藍」新篇章 青花瓷成熟於元朝,明代時發展達顛峰,瓷中韻味一如中國水墨,淡雅生動。數年前,周杰倫一首歌,將有著數千年歷史的青花瓷唱進了現代生活中,流行曲歌聲出,人們紛紛探問「青花瓷」為何。在台灣,青花鍋碗瓢盆隨移民渡海來,70年代仿古青花曾隨政治風潮開滿台灣各地,然風潮退後少人聞問。今日,楊莉莉以獨特靛藍釉料,豐潤的線條與沉靜色澤,自由創作描繪風格獨具的「台灣青花」,在她筆下,青花再度展現光彩。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妳眼帶笑意。」方文山作詞、周杰倫主唱的〈青花瓷〉紅遍兩岸,因為這首歌,不少民眾前往鶯歌陶瓷博物館詢問「青花瓷是什麼?」青花在台灣,除了由名「瓷」變成名「詞」,更已發展出自有風格的「台灣青花瓷」,其中轉化,有一段曲折。 楊莉莉在鶯歌小鎮工作室裡畫青花,同一時間,她的青花蝴蝶正透過銀行廣告在台北市大馬路飛舞。除了銀行,大型化妝品牌、航空公司、國宴也用她的青花,連青花發源地中國大陸的電視台,都以「台灣青花」、「青花皇后」之名,邀她談青花,鶯歌陶瓷博物館也說,「楊莉莉已是台灣青花代表。」 台灣青花走出自己的燦然。其實,因時代周折、政權轉移,它差點被抹去身影。鶯歌陶瓷博物館助理研究員蘇世德說,清康熙至嘉慶年間,大陸東南沿海移民入台灣,此時青花被當成家當,大量走水路入台,「但1895年後,日本治台,來自大陸的青花就少了。」該館典藏展示組組長莊秀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