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鳥瞰圖:一九三○年代台灣地誌繪集(平裝)
一九三O年代台灣地誌繪集
<內容簡介> 台灣鳥瞰圖的地景圖繪間所洋溢的東洋風格與南國情調,以及日本畫家的鳥瞰式視野裡所隱含的權力空間與 殖民美學,都將和本書編撰者生動文字導覽及解說中所顯現的本土情懷與庶民觀點,形成讀者們在圖像觀覽 與文字閱讀間必須面對的內在張力及趣味辯證。 相較於坊間近來流行的古地圖集以懷舊寫真等作品,這部《台灣鳥瞰圖》的編印,無疑是本土文化出版界別 開生面的一大盛事。不同於實用地圖與風景寫真,本書所蒐集的二十七幅彩繪鳥瞰圖,從台灣全圖、州郡市 廳圖、到名勝交通圖,均是當時流行於台灣及日本,兼具地理、美術及歷史價值的珍貴「觀賞繪圖」。編撰 者透過圖像導覽,配合豐富的舊照片、明信片、郵戳、印徽等歷史文物,以及地方開發史等背景文字說明, 生動而貼切的呈現了三○年代殖民地的島國風情,從而帶領讀者進入屬於那個世代台灣人的生活記憶與歷史 空間。全書編排印刷精美,便於翻閱檢索;而書末附錄的歷史大事記與美術史解說,更增加了讀者在「鳥瞰 台灣、認知地誌」時的閱覽深度及樂趣。 鳥瞰式的殖民美學 另一方面,作為三○年代殖民地台灣的流行文化商品,這些台灣鳥瞰圖的地景圖繪間所洋溢的東洋風格與南 國情調,以及日本畫家的鳥瞰式視野裡所隱含的權力空間與殖民美學,都將和本書編撰者生動文字導覽及解 說中所顯現的本土情懷與庶民觀點,形成讀者們在圖像觀覽與文字閱讀間必須面對的內在張力及趣味辯證。 重構台灣歷史圖像 關於日本殖民時期台灣歷史圖像的重構與認知,長期以來均受制於戰後政治現實及意識形態論爭等因素而闇 然不彰。近年來隨著研究風氣的逐漸蓬勃、重要檔案的整理開放、以及各種圖片與口述資料的陸續出土,台 灣史讀者們終於可以開始接觸及思索殖民地台灣的複雜歷史實態及人文風情。值此之際,這部值得有心人精 緻典藏、仔細品味的台灣地誌繪集的編印出版,除了有其在台灣地圖史、台灣美術史,乃至於台灣文物收藏 史上的意義外,相信對於日本殖民時期台灣流行文化及庶民精神史的挖掘亦將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