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舞會:19世紀巴黎女性的社會史
19世紀巴黎女性的社會史
明天,是的,就是明天晚上,我就要被介紹給社交界了! ──巴爾札克《兩個新嫁娘》 十九世紀,舞會是維繫上流社會繼承及經濟制度的中心。 在遺產全數集中遺留給長子的那個時代, 少女們如果不能在舞會中找到對象,就只有進入修道院一途。 而沒有繼承權的男子,也要費盡心機在舞會裡找到一名富有的女繼承人,以解決自己的金錢問題。 表面光鮮的舞會,其實根本是上流社會階級的生存大戰。 舞會,是瞭解十九世紀末歐洲上流社會階層生活的最大密碼。 《戰爭與和平》的開場,就是女主角娜塔莎的第一場舞會、 包法利夫人一生抱著對巴黎舞會的憧憬生活, 而巴爾札克的《兩個新嫁娘》更根本是少女初入社交界的舞會指南。 種種的社交界密碼在鹿島茂的筆下被一一被?述出來。 當時參加舞會的時間大概都是晚上十點,一直延續到隔日的早上四、五點。 為配合這些上流階層人士的作息,於是「早午餐」這種特殊時段的進餐方式因此產生。 早午餐後,則是這些為金錢或家族而結婚的人與情人見面的時間, 當時的住宅建築,不但男女主人房間分居左右兩翼,也都有私設的樓梯方便情人自由進出。 之後則是展示自己品味及社交地位的公園散步時間, 搭乘的馬車、穿著的服飾,都是重要的判斷依據。 到劇院看戲是更重要的視線戰場, 西方劇場包廂式的設計方式其實不是為了看戲方便,更重要的是要被別人觀看。 舞會則是流行時尚的最前線, 貴婦人們是引導流行的設計師,頭飾、手套、鞋子,都是不可忽視的細節, 即使是手上的捧花,也必須符合整體設計的主題或帶有語彙。 沒有文化典故的漂亮則會被視為膚淺。 本書以巴爾札克《兩個新嫁娘》中命運截然不同的兩個年輕女孩子為?述的骨幹, 一一詳述了當時社交界及流行時尚生活背後的豐富舞台, 鹿島茂又再一次精采地帶領我們與巴爾札克、福樓拜同遊十九世紀的巴黎。 在舞會中踏出第一個舞步(first step)的那一剎那, 不管在什麼時代,對女孩子而言都是最大的夢想。 這次,法國文學的最佳說書人、十九世紀巴黎的代言人,日本的法國專家鹿島茂, 就將帶領我們搭乘時光機,一起到巴黎參加一場十九世紀末的豪華舞會。 ★內文試閱: .前言 幾年前,當我在任教的女子大學教授「法國文化史」課程時,指定了重現十九世紀法國小說中主角們的夢想和日常生活的拙作《想要買馬車》一書作為參考書籍,並要求學生們提出這樣的報告-- 「寫下搭著時光機到十九世紀的巴黎去生活一年的報告書。因為給了你可以小小奢侈一下的三千法郎(約三百萬日圓)當作一年的生活費,所以請在帳本中清楚記下自己把錢花到哪裡去。」 這實在相當有趣,因為這完全是一份虛構的報告,雖然做些什麼事、把錢花在哪裡都相當自由,但是透過這件事,卻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個人的個性。除了有住在如《高老頭》(Le Père Goriot)中的伏蓋公寓那種簡陋公寓,拒絕玩樂、規規矩矩地生活了一年,足足存下一千五百法郎之後,就啟程回國的學生;也有一到了巴黎,就搭著馬車展開豪華的享樂生活,錢花光了就到皇家宮殿(Palais Royal)的賭場去,和拉斯蒂涅一樣在俄羅斯輪盤上賭上和自己年齡相當的龐大金額,大賺一筆,最後被大貴族看上而嫁入豪門的學生。因為報告的評分端視「是否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