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與城市

3.3 / 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88263967
  • 出版日期:2014/06/18
<內容簡介> 傳說,神農曾有“十城十仞,湯池百步”;另一位傳說中的人物黃帝,也曾“為五樓十二樓”;大禹的父親鯀則有“做城郭”的故事流傳。這些記載或傳說表達了同一個意思:在中華共同體形成初期,城就相伴而生了。 中國的城市發展走過了漫長的歷史,城市與人們的生活互相輝映,編織出燦爛的、獨具特色的中華文化。 ★目錄: 總序 引言 一 考古與傳說時代 第一章 城.市—— 早期城市的起源 1. 致天下之民 一一 2. 造郭以守民 一五 3. 聚天下之貨 一八 第二章 都.邑—— 夏商周都城 1. 夏都二里頭遺址 二二 2. 盤庚遷殷與殷墟的發現 二六 3. 武王伐紂與豐鎬二京的建立 二九 4. 營建成周 三五 古都篇 第三章 京.師—— 國都的確立與轉移 1. 定都之議 四? 2. 四塞之地長安與四方之中洛陽 五一 3. 天下之樞開封 五六 4. 南北往復 五九 第四章 都.京—— 首都與陪都 1. 東西二京 六八 2. 五京制度 七? 3. 京師拱? 七九 第五章 城.郭—— 都城形態的演變 1. 匠人營國 八八 2. 居主奧區 九二 3. 承天之序 一?一 4. 萬世之邦 一?七 第六章 里.坊—— 都城社會的發展 1. 閭里闤闠 一三四 2. 坊肆謹嚴 一三六 3. 繡旆相招 一四五 4. 勾欄瓦舍 一五七 城市篇 第七章 市.鎮—— 城市與經濟 1. 宋代草市 一六七 2. 明清市鎮 一七六 第八章 水.城—— 城市與交通 1. 水陸會通 一九? 2. 運河城市 二?二 3. 江海通津 二?八 第九章 中.外—— 城市與中外交流 1. 絲路城市 二一六 2. 開埠城市 二二三 <作者簡介> 葛劍雄 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者,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等。師從譚其驤,長期從事歷史地理、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等方面研究,專著有《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國人口史》(第一卷)、《中國移民史》(第一、二卷)、《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中國古代的地圖測繪》、《未來生存空間:自然空間》、《悠悠長水:譚其驤傳》等。 張曉虹 歷史學博士,2002-2003年度為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已出版論著兩部,在國內外權威及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三十多篇。 ★內文試閱: 按照中國傳統,中華文明史起自三皇五帝時期,號稱「中華文明五千年」。我們或可認為三皇五帝不過是中華共同體形成之初「王天下」的代表人物。1 但在傳說中,神農曾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2 的事件發生。另一位傳說中的人物黃帝,據說也曾「為五城十二樓」。3 而大禹的父親鯀更有「鯀作城郭」4 之說流傳下來。這些記載或傳說其實都表達了一個意思:在中華共同體形成初期,城就相伴而生了。更重要的是,這些傳說都被當代的考古發現間接證實。在目前已發現的黃河中游地區屬龍山文化時的諸城址,長江中游地區屬屈家嶺文化到石家河文化時期的諸城址,長江上游地區屬寶墩文化時期的諸城址以及河套地區屬老虎山文化時期的諸石城址等,都是屬於三皇五帝傳說時代的城址。在人類社會早期,城與國往往合為一體,一城大多就是一國,一國更多的只有一城。這些國或城分散在神州各地,規模、形式並不見得都相同,但相互之間卻總有些聯繫,或爭戰、或交易,就在這分分合合、糾結不清的過程中,最終形成中華共同體,城也就成為這一民族共同體重要的物化

    還沒有人寫書評喔,快來寫第一篇書評吧!

會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