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玄燁
<內容簡介> 抹粉的聖君 為千古一帝康熙卸妝的素顏傳記 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賢明的皇帝, 用最直白的論述,引人入勝的筆法,對康熙帝國完整解密。 康熙傳位謎團大解密,看十三爺與十四爺大辯論,評斷到底皇位屬誰? 愛新覺羅‧玄燁這位排行第三的皇子,為什麼會繞過比他年長的兄弟,即位為帝?「康熙」這個年號又代表了什麼意思?康熙智擒鰲拜背後隱藏了多少謎團?三藩之亂究竟是康熙有意為之還是弄巧成拙?與康熙王朝糾纏不清的五位閩南人,你認識幾位?千古一帝難道真認不清權臣面目?人都會老,這位賢明的皇帝老了又留下了什麼給後代子孫? ★目錄: 緒論 重新解讀愛新覺羅.玄燁 006 推薦序 006 第一章 康熙王朝的來龍去脈 000 第二章 第一次當皇帝就上手 000 第三章 向前迎戰風雨 000 第四章 康熙皇帝與五個閩南人 000 第五章 河堤上的康熙 000 第六章 走在聖君的道路上 000 第七章 「皇阿瑪到底傳位給誰?」康熙皇子辯論會 <作者簡介> 廖彥博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碩士,曾就讀於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歷史系博士班。著有《我肥大的茉莉香味哀傷》、《蔣氏家族生活祕史》(合著)、《三國和你想得不一樣》、《個人旅行:西雅圖》(合著)等書;譯有《大清帝國的衰亡》、《中國將稱霸21世紀嗎?》等書。 ★內文試閱: 作者的話 重新解讀愛新覺羅.玄燁與康熙王朝 文/廖彥博 這本小書試圖要以可靠的史料為基礎,重新閱讀康熙王朝、再次審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那波瀾壯闊、成功與失敗交疊的一生。 提到康熙皇帝,這位清朝開國起第四位、入關後第二位君主,無論是在娛樂性質的影視作品,還是學術性質的故紙堆裡,愛新覺羅.玄燁都是以神聖英明的面目出現的。這也難怪,根據清朝史官們所告訴後世人們的,康熙皇帝八歲登基,十五歲就能運用智慧,獨自決策擒拿權臣鰲拜;二十歲判定吳三桂等南方三藩必反,毅然決然撤藩,經過戰爭取得勝利;三十歲時知人善任,和戰並用而收降台灣,取得全國統一;接下來更曾三次親征準噶爾蒙古,派兵擊敗沙俄,武功威震四邦;文治方面也粲然可觀:康熙以一介滿洲帝王,通儒術,崇理學,修《明史》,編字典;他本人更懂算學,精曆法,深研河防利弊,了解西洋科學。更重要的,是他以仁心施政,澤被萬民,作風務實節儉,下令永不加賦,奠定了大清一代文治武功的百年基礎。他是少年英主,盛年雄主,晚年的慈祥聖主,所以被尊稱為聖祖仁皇帝。 這是我們熟悉的康熙皇帝,這是我們印象中的康熙王朝。可是這個清朝建構出來的康熙,卻掩蓋住了那歷史上真正的玄燁,替他披上一層面紗。這層面紗,是一種誤解;這層誤解裡,有一種蓄意。 我認為,康熙皇帝之所以偉大、之所以不凡,在於他並不如清代官方史書所建構起來的那樣神聖英明、那樣睿智傑出。 聽起來很矛盾,但是這正揭示了我們需要以自己的觀點,而不是清朝的觀點,重新閱讀康熙皇帝執政六十一年的來龍去脈,以自己的角度,了解康熙王朝,了解那個時代的人與事,領會他們的成功,與他們的挫折。 接下來的六個章節,是六個橫切面,以不同角度,重新切入、理解康熙王朝的六次嘗試。第一章,說清玄燁之所以能君臨天下的來龍去脈,還有「康熙」這個年號的來歷;第二章,點出在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背後,所隱藏的謎團;第三章,「三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