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胡適是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從他提出文學革命的綱領而聲名大噪,到在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長任內逝世,可說經歷了「譽滿天下、謗亦隨之」的一生。在數十年中,有人引申發揮他的觀點和方法,也有人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對他猛烈的批評,但是幾乎沒有人可以完全忽視他的存在,這正說明了他的樞紐地位。
余英時教授試圖從不同的歷史角度來說明胡適何以能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扮演這麼一個獨特的歷史角色,不但指出胡適的正面貢獻,也談到他的限制,以求「還他一個本來面目」對胡適的地位有一番透澈獨到的闡釋。
【作者介紹】
余英時
中央研究院院士,1930年生。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師從錢穆先生、楊聯陞先生。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現任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著作等身,作育英才無數。2006年獲頒有「人文學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獎(Kluge Prize)。2014年獲頒第一屆唐獎漢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