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中國的民族版圖中,鮮有一個民族群體像回民這樣,既讓人明顯感覺其存在,卻很難清楚界定其實質內涵。回民在宗教文化與族性上所展現的「夷夏雜揉」特色,曾被西方學者視為中國境內民族中「熟稔的陌生人」。在有關回民與傳統中國社會的互動關係中,近代西北回民持續的抗清運動,很明顯地替回民及伊斯蘭在中國發展的歷史譜下一段矛盾且難以定論的詮釋層面。 本書從從回民族性的社會層面與伊斯蘭宗教本質的文化層面,做為研究清代西北回民事變的主要切入點,應比單就民變內涵來分析的傳統研究取向更具結合時代特色的意義。此外,對於中共史學界所認定的「回民起義」史觀的解析,配合當代回族民族識別與民族認同的界定及討論,亦是以社會文化史角度來研究清代西北回民起事特質的另一嘗試;而這種歷史與當代民族誌解釋的結合內涵,亦是一個頗值得重視的研究層面,對了解回民事變與因應之道,均有助益。
作者簡介
張中復,男,漢族,祖籍天津市,1961年生於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文學士、國立政治大學民族(邊政)研究所法學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大陸西北穆斯林民族問題,並講授「中國民族史」、「民族理論研究」、「西北穆斯林民族社會文化專題」等課程。曾獲國科會87年度甲等研究優良獎,已發表〈論當代回族歷史意識的建構與民族認同-以回民起義史觀為中心的探討〉、〈論門宦制度形成的歷史本質及其對近代西北穆斯林社會的影響〉、〈論研究中國伊斯蘭門宦制度的民族學內涵與意義〉、〈論元朝在當代回族形成過程中的地位-以民族史建構為中心的探討〉與〈論當代中國回族研究的「少數民族化」問題〉等論文十餘篇。
目錄
序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清代西北回民問題形成的基本探討
第一節 意念與事實——有關中國回民的形成及討論
第二節 清代西北回民社會與宗教文化的特徵
第三節 清初對於伊斯蘭教的態度與政策
第四節 民變架構下清代西北回民史的再詮釋
第二章 清代前期西北回民抗清事變始末
第一節 順治年間甘肅回民事變
第二節 乾隆年間甘肅回民教派衝突與反清事變
第三節 乾隆平定天山南北路與大小和卓事件
第三章 清代後期西北回民抗清事變的發展與擴大
第一節 同治年間陝甘回民事變
第二節 同光年間新疆穆斯林事變
第三節 光緒年間河湟穆斯林事變
第四章 社會因素與西北回變的關係及其演變
第一節 社會經濟因素與事變的關聯性
第二節 回、漢民族關係的激化與發展
第三節 清廷的 [善後] 措施及其影響
第五章 宗教特質在西北回變種的作用與影響
第一節 伊斯蘭教宗教本質會變的關係
第二節 門宦教派的角色及其分析
第三節 聖戰觀及回變的關聯性
第六章 當代回變歷史意識的建構與民族認同
第一節 歷史意義與民族認同
第二節 當代回族民族識別與歷史解釋
第三節 [回民起義] 架構下的民族性質及其討論
第四節 [回民起義] 歷史意義的建構與回族民族認同的關係
結論
索引